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PLEL)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32例单侧PLE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依据2020年国际淋巴协会(ISL)淋巴水肿临床分期标准,Ⅰ期45例,Ⅱ期51例,Ⅲ期36例。将STIR序列原始图像导入深睿多模态科研平台,连续选择10层肢体肿胀最严重的横轴面图像,逐层在皮下软组织区域内的水肿区手动勾画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743个。采用相关性分析及F-Test算法进行特征的筛选,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类器分别建立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的分类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鉴别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鉴别Ⅰ期与Ⅱ期,共筛选出10个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其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935(95%CI:0.886~0.983),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17(95%CI:0.858~0.975)。鉴别Ⅱ期与Ⅲ期,共筛选出10个组学特征用于建模,其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38(95%CI:0.749~0.927),在验证集中为0.760(95%CI:0.654~0.866)。DCA验证了影像组学模型鉴别PLEL临床分期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下肢MRI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较准确地评估PLEL的严重程度,与PLEL的临床分期一致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摄影影像组学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136例患者的相关X线摄影及病理资料,采用人工智能Mask R-CNN算法对乳腺肿块的精确分割,应用回归算法建立模型并验证,利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效能,同时将Shap方法应用于模型的解释。结果筛选后最终纳入乳腺侧斜位(MLO)视角21个特征,头尾位(CC)视角20个特征,两个融合视角38个特征进行建模。三个模型在测试集中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判别的AUC值分别为0.842、0.843、0.955。且MLO视角的组学特征建模模型和CC视角的组学特征建模模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4),两个单视角模型与融合视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和P=0.0059)。结论基于乳腺X线摄影多视角融合模型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节CT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理分类的关系,并评估不同分层递进影像组学模型对肺结节病理分类的预测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19年8月189例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资料的肺结节患者,包括良性结节71例,恶性非浸润结节51例,恶性浸润性结节67例。分别构建3种CT影像组学模型,模型1对良性及恶性结节(包括恶性非浸润及浸润性结节)分类;模型2对恶性非浸润及浸润性结节分类;模型3对良性、恶性非浸润及浸润性结节分类。对所有勾画感兴趣区(ROI)进行高通量特征采集,采用智能方法进行特征和分类器筛选建立最佳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模型1、2及3分别筛选出20、2及20个影像组学特征,绘制ROC曲线,验证组AUC值分别为0.85、0.89及0.84,模型1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79.66%、70.42%、84.59%、81.74%及67.57%;模型2为88.06%、74.51%、82.2%、81.94%及82.61%;模型3为71.34%、85.05%、70.37%%、83.2%及76.3%。结论:基于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良性结节、恶性非浸润结节及浸润性结节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将14种常用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鉴别诊断,探讨能为COVID-19的早期诊断提供最优效能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86例COVID-19患者和100例CAP患者的胸部CT图像,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病变区域的纹理特征,使用14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构建放射组学特征,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AUC最高者的效能最优。结果:14种分类模型的AUC均大于0.9,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模型的AUC最高(0.9406),高斯贝叶斯(Gaussian NB)模型的AUC最低(0.9037)。结论:14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均可有效鉴别COVID-19与CAP,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值均>0.9),效能最高的模型是Random Forest(AUC=0.9406),能够在早期诊断COVID-19方面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首次平扫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90 d功能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幕上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376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21例(mRS评分为4~6分)和预后良好组255例(mRS评分为0~3分)。从首次平扫CT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分析筛选临床因素用于构建临床模型,并结合Rad-score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比较上述3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筛选出20个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由年龄(OR=1.045,95%CI:1.023~1.06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OR=4.128,95%CI:2.161~7.887)、血肿破入脑室(OR=3.071,95%CI:1.744~5.408)和血肿体积>30 mL(OR=5.802,95%CI:3.327~10.117)构成。在训练集,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0.892)高于临床模型(0.814)及影像组学模型(0.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网络(3D-DenseNet)通过MRI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HGGs)与单发脑转移瘤(BMs的价值,并比较不同序列建立的模型诊断性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HGGs和111例BMs的T2WI及T1WI对比增强(T1C)影像资料,预先勾画出三维模型下的感兴趣区体积作为输入数据,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254例和验证集87例,基于3D-DenseNet分别构建T2WI、T1C及两种序列融合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和TS-ne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T1C-net、T2-net和TS-net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53,0.802、0.721,0.856、0.745。T1C-net在验证集的AUC及准确度高于T2-net和TS-net,TS-net在验证集的AUC及准确度高于T2-net,T1C-net与T2-net在验证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net与T2-net、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