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加压部位对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5例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检测上臂加压后和前臂加压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峰值FMD值并做对比分析。结果(1)上臂加压后肱动脉的最大扩张值明显大于前臂加压后[(3.99±0.60)mm和(3.88±0.66)mm,P〈0.01];(2)上臂加压后肱动脉的峰值流速明显大于前臂加压[(185.69±56.03)cm/s和(156.88±40.36)cm/s,P〈0.05];(3)上臂加压后的峰值FMD明显大于前臂加压[(11.70±3.44)%和(8.90±2.02)%,P〈0.01]。结论加压阻断血流的部位是FMD值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上臂加压后的肱动脉FMD大于前臂加压,导致其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上臂加压后高速血流引起的切应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液体复苏是治疗烧伤休克的重要手段,能否科学有效地补液,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目前,虽然液体复苏方案已较成熟,个性化补液方案的实施、血流动力学及腹腔压力监测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但由于烧伤休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致使严重烧伤休克患者的治疗难度仍较大。因此,笔者于本研究中将国内外烧伤休克液体复苏补液公式、复苏溶液类型、补液方式及指标监测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探寻更有效的烧伤休克液体复苏模式、提高烧伤休克的防治效果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肝素序贯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无肝素序贯血液透析组(A组)、单纯无肝素血液透析组(B组);分别于发病24 h内,发病后第3、7、14 天测定并比较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inase-9,MMP-9)、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行头颅CT观察血肿及水肿体积,分析脑出血的预后.结果 两组发病后第7、14天与发病24 h内MMP-9、IL-8、IL-10、血肿及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发病后第7、14天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影响脑出血的预后.结论 尿毒症合并脑出血采用无肝素序贯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8岁,因掌跖对称性弥漫性淡黄色角质增厚的斑块17年余,于2006年7月18日在我院就诊。无自觉症状。家族史:家系中无近亲结婚,3代9人中有1人发病,家系图见图1。患者(先证者)出生后4月开始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加重。体检:系统检查正常,皮科情况:掌跖对称性弥漫性角质增厚的斑块,淡黄色,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晰。取左手掌皮损活检,组织病理示:角质增厚,角化不良,颗粒层和棘层增厚,真皮浅层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诊断为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长期行血液透析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emodialysis,HD)、血液灌流组(hemoperfusion,HP)、高通量透析组(High-flow hemodialysis,HFD)、血液透析滤过组(hemodiafiltration,HDF),每组35例。通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12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r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sα,TNF-α)、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IL-6、TNF-α、PCT炎性反应因子比较: HDF组、HFD组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对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Hcy、β2-MG尿毒症毒素比较: HP组、HDF组、HFD组与入组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与HF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比较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D和HDP能充分清除MHD患者大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且二者疗效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由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病死率为10% ~40%.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有助于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持续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选择3种不同灰熔融温度的煤,在弱还原性气氛下,利用XRD考察不同加热温度下煤灰熔融过程中的矿物演变过程,并对煤灰的熔融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3种煤中的晶体矿物主要有高岭石、石英、方解石、石膏和黄铁矿等,煤中高岭石和石英的含量与煤灰熔融温度成正相关影响。煤中方解石、黄铁矿和石膏含量与煤灰熔融温度成负相关影响。815 ℃煤灰中晶体矿物主要为石英、硬石膏和赤铁矿等。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煤灰中石英、硬石膏等结晶矿物含量逐渐减少,生成新的矿物。莫来石的生成是导致煤灰熔融温度高的主要原因。低灰熔融煤灰在加热过程中,1 100 ℃时少量铁钙辉石的生成起到了降低煤灰熔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