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能够增强吗啡镇痛效能的纳洛酮剂量范围.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取42只随机分为7组(n=6),即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S)、吗啡对照组(M组,皮下注射吗啡6mg/kg),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组,皮下注射吗啡6mg/kg及纳洛酮),根据纳洛酮剂量的不同(分别为1μg/kg、100、10、1和0.1ng/kg),MN组又分为MN1、MN2、MN3、MN4和MN5组.测定各组大鼠在注药前及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痛阈.另外42只大鼠分组方法 同上,仅将M组和各MN组吗啡剂量改为2mg/kg,在大鼠后爪建立急性疼痛模型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大鼠在1h内的累积疼痛评分.结果 与NS组比较,M组和各MN组大鼠的痛阈在5~120min显著增高(P<0.01);累积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M组比较,MN1组大鼠在30、40、50min的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累积疼痛评分升高(P<0.01);MN2、MN3、MN4组大鼠的疼痛阈值在注药后20~120min内显著升高(P<0.01),累积疼痛评分降低(P<0.05);MN5组疼痛阈值、累积疼痛评分与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100ng/kg的纳洛酮能够增强吗啡对大鼠的镇痛效能,1μg/kg的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镇痛效能,而剂量在0.1ng/kg时则不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CrS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Pcv-aCO2)对发绀型婴幼儿心脏手术后ICU停留时间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接受心脏手术的0~1岁发绀型先心病患儿30例,分别于气管插管开放动静脉后(t1)、升主动脉夹闭后5 min(t2)、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t3)、 CPB结束(t4)、CPB结束后3 h(t5)、CPB结束后8 h(t6)、CPB结束后24 h(t7)记录CrS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CO2),动脉血孔酸(Lac)、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红蛋白(Hb)、平均动脉压(MAP)、温度氧咽温(T)并计算 Pcv-aCO2;记录术后ICU停留时间。比较S组(ICU停留时间≤9 d)、L组(ICU停留时间>9 d)的患儿围术期Lac、CrSO2、Pcv-aCO2、SaO2、Hb、MAP、T的差异,分析Lac、CrSO2、Pcv-aCO2对发绀型婴幼儿心脏手术后ICU停留时间的预测意义。结果 S组、L组两组患儿Lac在t1、t2、t3、t4、t5、t6、t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 L组CrSO2在t1、t2、t3、t4明显降低[(53.33±4.38)% &(59.33±4.38)%、(56.83±3.51)% &(63.00±3.67)%、(47.48±5.65)% &(52.51±2.54)%、(44.58±2.42)% &(49.44±3.60)%],t5、t6、t7两组患儿C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L组Pcv-aCO2在t1、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5、t6、t7明显增高[(16.67±5.28)mmHg &(9.63±3.98)mmHg、(21.83±6.15)mmHg &(12.71±3.10)mmHg、(13.00±2.65)mmHg &(7.36±3.03)]。 S组和L组各时间点PaCO2、SaO2、Hb、MA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B期间CrSO2 降低、CPB结束后 Pcv-aCO2 升高对ICU停留时间延长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肾区域组织氧饱和度(RrSO_2)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肺转流(CPB)下接受心脏手术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岁,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T_1)、升主动脉夹闭后5 min(T_2)、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T_3)、CPB结束(T_4)、超滤结束(T_5)、CPB结束后3 h(T_6)、CPB结束后8 h(T_7)、CPB结束后24 h(T_8)记录MAP、RrSO_2、鼻咽温,同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Hb、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组(D组)和正常组(N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将不同时点MAP、RrSO_2、鼻咽温、Hb、SaO_2、Lac、ScvO_2值、有意义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rSO_2对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T_3—T_6时D组RrSO_2明显低于N组(P0.01)。两组不同时点MAP、鼻咽温、SaO_2、Hb、Lac和Scv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_3—T_6时RrSO_2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术后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_3—T_6时RrSO_2临界值分别为60.2%、57.2%、55.0%、54.0%,敏感性分别为66.7%、83.3%、66.7%、83.3%,特异性分别为100%、92%、100%、7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861、0.792、0.840。结论 RrSO_2可作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AKI的一项无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吗啡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出现恶心、呕吐、镇静、瘙痒、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长期应用又出现耐受和依赖。大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而小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本文就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与吗啡的联合应用、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弱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机制,以及拮抗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致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即吗啡对照组(M组,皮下注射6mg/kg的吗啡),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1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0ng/kg纳洛酮;MN2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ng/kg纳洛酮)。注射药物30min进行痛阈测定,并进行8d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训练,最后一次注药后24h进行CPP测定。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在黑箱内停留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M组比较,MN1和MN2组CPP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前3d比较,M组大鼠痛阈在从第4天开始显著下降(P〈0.01),MN1和MN2组痛阈下降值有显著差异。结论:10ng/kg~1μg/kg的纳洛酮能显著抑制应用吗啡后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电切术渐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宫腔镜电切术能否顺利进行,术前宫颈软化非常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用药物软化宫颈和扩张宫颈作了许多研究,宫腔镜电切术前宫颈准备主要有药物和局部膨胀性材料两方面。本文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电切术前用于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Ⅱ度烧烫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Ⅱ度烧烫伤患者,根据平均住院天数及愈合后瘢痕有无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Ⅱ度烧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应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对病患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进行治疗,研究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来本院进行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治疗的118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病患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治疗组病患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病患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治疗费用、病患满意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44%,对照组有效率为84.75%,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对照组略低,两组治疗费用接近,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治疗费用三个指标P>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治疗组2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病患满意度比对照组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病患满意情况指标P<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效果类似,均比较优良,但是度洛西汀不良反应更少,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ai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10只)、模型组(40只),造模后的模型组再随机分成DNP组(DC组,10只,仅给予10 μl PBS缓冲液)、GDNF治疗组(DG组,10只,注射2 μg GDNF+10 μl PBS缓冲液)。各组大鼠均测造模前,造模后第3、21天,首次给药或PBS缓冲液后第1、3、7、14天的压尾机械阈值(TFT)与热痛缩爪潜伏期(PWL);处死大鼠后,取L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磷酸化PI3K、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以及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p-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第21 天,与N组比较,模型组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且TFT与PWL也均明显缩短(P<0.01);给药后第14 天,与DC组相比较,DG组TFT和PWL均明显升高(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第14天,与N组相比较,DC组TFT和PWL均明显降低(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给药后第14 天,DG组与N组相比较,在TFT、PWL以及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鞘内注射GDNF能够减轻大鼠DNP,其机制可能与GDNF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p-AKT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mTOR和p-S6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