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乙瑞  骆浩 《中国康复》2014,29(4):276-278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早期康复的介入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治疗后半年和1年时进行随访,采用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个月随访时,2组HSS总分及各分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 HSS总分、分项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年时随访,2组HSS总分、分项评分及优良率较6个月时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促进近期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初步探讨髋臼骨折Ⅰ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69例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并随访63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5个月。结果根据Matta对骨折复位情况的判定标准及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完全复位48例,满意复位17例,不满意4例;优40例,良18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92%。并发切口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臼骨折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6例均无感染、假关节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较为有效可靠的方法。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了解髋臼骨折部位及类型的主要手段;准确了解髋臼骨折的分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根据髋臼骨折的分类正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髋臼骨折Ⅰ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满意,但要谨慎掌握手术适应证,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通过在溶酶体或液泡中降解破坏的蛋白或细胞器并再利用,实现真核细胞稳态、持续更新的保守进化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自噬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且在乳腺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参与细胞自噬调控的复合物、细胞自噬与免疫系统关系、自噬在肿瘤中的作用、细胞自噬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自噬与乳腺癌免疫治疗及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的31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011年3月~2013年2月16例(20个椎体)为研究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2010年3月~2011年2月15例(20个椎体)为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脊柱前柱高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做比较分析。结果①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随访时前柱高度与术后比较轻微降低.而对照组几乎无变化。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间脊柱前柱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5.00%比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PKP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孙朋  骆浩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9):112-115
的 探究降钙素原对烧伤患者脓毒症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 集团军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脓毒症分为两组, 出现脓毒症的为脓毒症组(n=43),未出现脓毒症为对照组(n=43);根据感染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 (n=11)、中度感染组(n=18)、重度感染组(n=14)。比较不同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PCT、CRP、WB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三组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感染组PCT水平高 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对烧伤患者脓毒症中的诊断效果较为确 切,可以鉴别不同程度的感染,以及早期诊断脓毒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组69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及DHS系统内固定。结果:早期发生感染2例致手术失败。后期除发生螺钉断裂2例及内固定松动1例,其余均骨性愈合,无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畸形。结论:股骨粗隆部骨折应用DHS系统固定临床上较广泛,但DHS对老年人粗隆部Ⅲ、Ⅳ型骨折的固定有不稳定现象,需加用松质骨螺钉及股骨内侧骨块的整复固定,必要时植骨。感染是老年人粗隆部骨折术后局部最严重的并发症,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对全身情况差、局部损伤较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往往需延迟,待病情稳定后手术,可减少或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Centaur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胸腰椎骨折81例经前路减压植骨Centaur系统内固定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腹胀12例,无切口感染。本组81例中有76例获6个月~28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植骨于术后5个月~8个月骨性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现象,胸腰椎生理曲度较前明显改善,慢性腰痛2例,神经功能有4例未恢复,均为脊髓横断伤,其余病例均有1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胸腰椎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不易发生脊髓的医源性损伤,脊髓功能恢复好,植骨愈合快,后期脊柱稳定性可靠,Centaur系统小巧外形,手术植入容易,具有矫正脊柱高度及生理曲度功能,是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8.
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见术式,其中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是手术常用的两种材料,与生物型相比,骨水泥假体可以获得即刻稳定,允许患者早期下地,但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骨水泥中毒的风险[1]。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材料用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足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51例创伤性足下垂的致畸原因及预防措施,对创伤性足下垂的非手术治疗及功能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切口选择、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1例发生皮缘坏死,无感染、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后期获8月~2年随访28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跟骨塌陷恢复高度无丧失,无扁平足。2例出现负重疼痛,8例出现骨质疏松。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前必须对骨折的类型,局部软组织挫伤程度估计充分,术中应尽量减少切口的剥离、牵拉,骨折整复要求关节面平整,对缺损、塌陷、骨质疏松者应植骨等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