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妇康安软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4:76),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hm,柱温40cc。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为.0.033—0.33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为1.88%。结论本法分离好,快速、简便,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玲  杨军  马红艳 《四川医学》2004,25(2):235-23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病,典型病例容易诊断,但部分病例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容易被误诊,有报道误诊率达44.4%。本文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在院外长期被误诊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获得与人骨骼肌肌钙蛋白Ⅰ没有交叉反应的抗人心肌肌钙蛋白Ⅰ(HcTnⅠ)特殊位点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选择了包括牛心肌肌钙蛋白Ⅰ(BcTnⅠ)、根据HcTnⅠ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设计的4个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LH)偶联肽段和一个八倍体多肽分子(MAP)等6种代用抗原,通过免疫、杂交和筛选,获得了能分泌抗(HcTnⅠ)的IgG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得到的抗体进行了特异性鉴定。结果 用其中4种抗原免疫得到了抗HcTnⅠ的IgG型单抗的细胞株,其中的3种合成肽可以得到分泌抗HcTnⅠ特殊位点的IgG型单抗细胞株。结论 为临床上检测cTnⅠ以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提供了可能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乙醛脱氢酶1(ALDH1)+细胞表型的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3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Ⅱa~Ⅲb期,取NAC前后乳腺癌灶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单染及双染技术检测并比较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ALDH1+、CD44+CD24-表型以及两者重叠表达的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NAC前患者乳腺癌组织中AL-DH1+/CD44+/CD24-表型的比例为7.2%,化疗后ALDH1+/CD44+/CD24-表型比例为2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7,P<0.001);化疗前CD44+/CD24-/ALDH1+表型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5.889,P=0.015)、脉管癌栓(χ2=15.223,P<0.001)、HER-2(χ2=4.036,P=0.045)有显著相关性.NAC前表型为ALDH1+/CD44+/CD24-的患者NAC后有效率(81.8%)明显高于非ALDH1+/CD44+/CD24-表型的患者(45.4%)(χ2=5.748,P=0.017).结论 NAC可促进AL-DH1+/CD44+/CD24-的表型比例升高,ALDH1+/CD44+/CD24-的表型与化疗有效率相关,ALDH1+/CD44+/CD24-表型有可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师参与1例罕见坏死性筋膜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运用药学知识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初始抗感染方案为利奈唑胺联合亚胺培南,后加用青霉素,在获取病原学结果后,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合细菌敏感性试验,多次调整抗感染方案,确定以多黏菌素B联合舒巴坦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患者临床症状及感染指标逐渐好转。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危重症患者展开药学服务,对少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散发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纯戊肝20例作为病例组,住院的非肝病患117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甲型肝炎“接触史(OR=12.67),不洁饮食史(OR=5.47),注射史(OR=7.34),为戊型肝炎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戊肝仍与”甲型肝炎“患接触史(OR=7.33),注射史(OR=9.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临床对本病的重视。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2007年9月收治疗的210例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点、发病特点、并发症及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高发年龄为6~15岁,占67.6%;20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82例有多种并发症,12例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严重及多种并发症者年龄多在15岁以上,且年龄越小并发症越少,病情越轻。本组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209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及多种并发症,提醒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株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的南极海洋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PR4-1-3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采用CPE方法对化合物1和2进行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活性测试。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芳香酚醌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ecalonic acid D(1)s、ecalonic acid F(2)、chrysophanol(3)、emodin(4)和citreorosein(5)。这几个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在50μg.mL-1时,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为50%,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极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并初步发现secalonic acid D具有一定的抗H1N1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周世平  王琇  王哲文  马红艳  范颖 《吉林医学》2010,31(31):5660-5661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对行胃镜检查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400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方法,干预组运用增强自我效能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状态焦虑调查问卷S-AI评分、心率、血压值。结果:护理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S-AI评分、心率、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增强自我效能的护理方法优于常规心理护理方法,能够保证患者顺利的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复合物,并对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18β-甘草次酸(Ⅰ)为起点,进行构型转化得到其光学异构体18α-甘草次酸(Ⅱ),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分别得到18β-甘草次酸甲酯(Ⅲ)和18-α-甘草次酸甲酯(Ⅳ),并与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体内代谢产物——二氯磷酰氮芥偶联而得2个抗癌复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用四大光谱法(NMR、MS、IR、UV)对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人类肝癌细胞株BEL-7402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观察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抗肿瘤药物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对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18α-甘草次酸的构象转化得率为45%;目标化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的产率分别为35%和25%。所制备的甘草次酸衍生物中,化合物Ⅱ和Ⅵ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明显强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50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86%及1.3%~50.1%;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物顺铂的抑制率为20.0%~73.41%。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中磷酰酯化反应的条件控制(无水、物料比1∶1.25,温度65℃和反应时间3~4h)是合成关键;化合物Ⅱ和Ⅵ在中高浓度时,与顺铂具有较类似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构型转化及与抗癌基团偶联可能提高其抗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