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环  马树东  包和婧 《广东医学》2016,(17):2688-2688
患者,男,51岁,因背部疼痛1年余,肺癌骨转移确诊1月余于2015年10月8日入住我院。2015年7月前开始出现颈项部僵硬及紧绷感,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右侧为重,仍无四肢感觉或运动障碍,无烟酒史,至我院脊柱科就诊,入院查体:四肢痛触觉正常,肌力V级,腱反射(++),病理征阴性。行颈椎正侧位提示“颈椎棘突多发骨质破坏”。2015年9月16日磁共振示寰椎后弓、C2~7双侧椎板及棘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C4~7椎体水平椎管右侧受累,多考虑为转移瘤可能;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影,多考虑为转移性,较大者为0.8 cm。2015年9月18日我院CT (图1)示:右肺上叶尖段结节影,大小约1.8 cm ×1.5 cm,并纵隔、右侧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较大者直径2.3 cm;双侧颈部及双侧锁骨上窝多发稍大淋巴结,较大者直径约0.8 cm。 C2~6椎体附件多发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于2015年9月18日脊柱外科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C2棘突活检术,后送病理免疫组化:肌酸激酶(CK)(+),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 NapsinA (+), CK5/6(-), p63(-), CK7(+),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ALK-D5F3(-)(颈椎棘突灶)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免疫表型提示来源于肺。病理基因检测: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18号外显子靶位突变,未发现存在EGFR基因19、20、21号外显子靶位。后入肿瘤科于2015年10月10日肿瘤标志物:CA24227.85 U/mL、CA19929.80 U/mL、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 )134.00 U/mL、癌胚抗原(CEA)4.08 ng/mL。2015年10月10日开始服用厄洛替尼(0.15 g,口服每日1次)分子靶向治疗,并输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4 mL 护骨治疗。2015年12月2日(厄洛替尼治疗50 d后)复查CT(图2):对比前片(2015年9月16日)右肺上叶尖端可见结节状致密影,大小约7.46 mm ×6.4 mm,较前片体积明显缩小,纵隔内气管气管隆突上方,主肺动脉窗内见多发小淋巴结显示,最大直径约8.34 mm,较前片比较,体积减少,双侧锁骨见多发淋巴结影,较大者直径约0.8 cm;C2~6椎体附件多发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较前相仿。复查肿瘤标志物:CA2427.4 U/mL、CA19919.90 U/mL、TPS 34.50 U/mL、CEA 2.10 ng/mL。继续厄洛替尼治疗,定期护骨治疗。2016年1月25日(厄洛替尼治疗100 d后)复查胸部CT(图3):对比前片(2015年12月2日)右肺上叶尖段可见结节状致密影,大小约7.5 mm ×6.4 mm,大致同前,纵隔内气管气管隆突上方,主肺动脉窗内见多发小淋巴结显示,最大直径约8.34 mm,较前片比较,体积减少,双侧锁骨见多发淋巴结影,较大者直径约0.8 cm;C2~6椎体附件多发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较前相仿。复查肿瘤标志物示:CA2424.9 U/mL、CA19917.50 U/mL、TPS 102.3 U/mL、CEA 1.04 n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XK469和阿霉素对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XK469、XN472和阿霉素对H4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作用下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作用后H460细胞内cdc2和phos-cdc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XK469、阿霉素可明显抑制H460细胞的生长,导致H460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胞内phos-cdc2表达明显增高。20ug/ml以上浓度XN472作用24h可抑制H460细胞生长。但是到120h时抑制作用消失。结论 XK469和阿霉素通过使H460细胞内phos-cdc2水平增高导致其G2/M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生长.7-氯结构对XK469的抗肿瘤效应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HER2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乳腺癌HER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 ,采用免疫组化法 (IHC)检测 185例乳腺癌标本的HER2表达 ,并随访其生存时间。 185例中失访 6 5例 ;12 0例有 10年预后随访资料 ,其中死亡 2 8例。所有检测标本的HER2的阳性率为 37 3%;不同HER2表达级别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生存曲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小于 0 0 1;HER2阴性者 40和 6 0个月生存率比高表达患者高 ;HER2过度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 <0 0 5 )。结果说明 ,乳腺癌患者HER2高表达预示生存时间缩短 ,HER2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一项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和JNK信号通路在UVA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MTT法和DNA梯形条带检测细胞死亡率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UVA照射后,正常的淋巴细胞JY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而MS 1418细胞则没有。MS 1418来自D型Niemann-Pick病人,酸性鞘磷脂水解酶遗传性缺陷,导致神经酰胺产生受阻。给予外源性神经酰胺,两种细胞都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表明UVA诱导的细胞凋亡是通过神经酰胺介导的。UVA激活了JY而不是MS 1418细胞的JNK信号通路;给予外源性神经酰胺,两种细胞的JNK信号通路都被激活,说明神经酰胺位于JNK信号通路的上游。结论 UVA诱导的细胞凋亡依赖神经酰胺和JN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化疗药物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对晚期乳腺癌肺转移瘤治疗效果。方法 :用常规剂量长春花碱联合顺铂 (NP)与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加 5 氟尿嘧啶联合 (CAF)的两种化疗方案分别治疗 2 8例和 32例晚期乳腺癌肺转移瘤 ,按WHO标准评价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NP方案中 ,化疗总有效率为 4 6 4 % ,比CAF方案的 2 8 1%有效率显著为高 ,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呼吸系统症状 ,且比CAF方案能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但造血系统抑制比CAF方案严重。结论 :诺维本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肺转移瘤具有较好的远近期效果 ,但需注意其易出现骨髓抑制和发生静脉炎的毒付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IGF 1R)、HER2/neu和p53的蛋白表达状况与临床分期、病理和生存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和其中49 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EGFR、IGF -1R 、HER2/neu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10 例乳腺癌原发组织中,EGFR、IGF -1R 、HER2/neu和p5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 1% ( 99/210 )、40. 5% ( 85/210 )、63. 8% (134/210)和55. 7% (117/210); 49 例乳腺癌中, HER2/neu 11 例、IGF 1R 6 例、p53 和EGFR各2例,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与原发肿瘤组织中表达程度不一致。除IGF 1R外,不同的TNM分期,EGFR、HER2/neu、p5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 .25、0. 005、0 .025和0. 01;但均与病理类型无关,P值分别为0. 002、0. 6、0. 3和0 .1。Cox模型回归分析TNM分期、病理类型、年龄、EGFR、IGF- 1R 、HER2/neu、p53、ER 和PR的表达9 个因素对生存时间影响, TNM分期、年龄和IGF 1R表达状况的增加对生存时间为危险因素,P<0 .05,OR>1。3 年生存率为87%,5 年生存率为66%,中位生存期85个月。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GFR、IGF -1R、HER2/neu和p53的蛋白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7.
马树东  郑航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0):790-792
为了深入观察峰龄胶囊在化疗中的作用,将需常规化疗的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化疗前2周给药的治疗A组、化疗前1周给药的治疗B组和不给药的对照组,肺癌的化疗用MVP方案(非小细胞型)和CAV(或CE)方案(小细胞型),采用常规剂量。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B组、治疗A组白细胞、血小板的下降程度在化疗后1周尚无显著差异,而在化疗后2周则依次减轻,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在化疗后1周和2周均无显著差异;发生恶心、呕吐的比例和程度在化疗后3天亦依次下降,在化疗后1周则无差异,但食欲改善所需天数明显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依次下降,白/球蛋白比值升高则依次增加,提示峰龄胶囊在化疗前给药可以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减轻毒副反应,有利于常规化疗按时进行,而且提前2周给药明显优于1周给药。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动图象分析技术对5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核银染强度,肺癌患者比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为低,肺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癌患者的银染强度,I期高于Ⅱ期,Ⅲ期高于Ⅳ期,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USP33参与调节SLIT2/ROBO1信号通路抑制肺腺癌的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qPCR、免疫 组化的方法检查USP3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利用A549、SPC-A-1细胞,以沉默USP33后作为沉默组,空白组作为对照,72 h后用 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USP33的沉默效果,利用划痕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基质胶法检测USP33沉默后对细胞侵袭转移的 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USP33的沉默后SLIT2和ROBO1表达,IL6刺激后USP33的表达。结果qPCR、免疫组化显示与 肺腺癌癌组织相比,癌旁组织USP33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q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组USP33的表 达量明显下降(P<0.05);划痕实验,Transwell 迁移实验,Boyden 侵袭实验提示USP33 沉默后细胞迁移、侵袭转移率明显增加 (P<0.05);抑制USP33 后,SLIT2 和ROBO1 表达均下调;IL6 刺激使USP33 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USP33 抑制A549、 SPC-A-1细胞迁移、侵袭转移,其侵袭转移的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IL6、SLIT2/ROBO1信号通路存在交叉作用。  相似文献   
10.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与非手术综合治疗对照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加入是否对生存期有益仍无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计划中有手术加入和无手术加入的生存期之差别。方法自1992年5月至1999年5月,11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分成两组。A组:共56例,ⅢA期39例,ⅢB期17例;中位KPS为80(70~90);综合治疗计划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术式: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或淋巴结取样49例,袖式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5例,右侧全肺切除2例;术前或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包括MVP、NP、TC及GP等,每4周重复,共4~6周期;肺内病灶或纵隔野放射治疗总剂量5000~6000cGy。B组:共58例,ⅢA期23例,ⅢB期35例;中位KPS为70(60~90);综合治疗计划除不作手术外,其余大致与A组相同。结果A组:①随访期内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胸膜-肺、骨、脑、肝、心包、皮肤和。肾上腺;②中位存活时间27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60.7%和25.0%。B组:①随访期内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胸膜肺、骨、脑、肝、心包、皮肤、。肾上腺、胰腺和食管;②中位存活时间13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31.0%和1.7%。A组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B组(P=0.0001),两组间1、2、5年生存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P〈0.01;x^2=8.9,P〈0.01;x^2=11.5,P〈0.01)。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有手术加入者与不手术者相比,前者可明显改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