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IgG4相关眼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的19例IgG4相关眼病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CT/MRI表现为眼眶组织受累,19例均累及泪腺,多为双侧泪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5例眶上、下神经增粗,6例眼外肌增粗,少数病例涎腺、眶下裂、翼腭窝受累,1例合并眼眶淋巴瘤.MRI信号为T1WI等T1或稍长T1信号,T2WI等T2或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CT病变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IgG4相关眼病CT及MR检查能准确地显示眼部病变部位、数目、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在低(体质指数)BMI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双源CT三低扫描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低BMI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120、100、80kV管电压成像,对比三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图像的优良率分别为94.12%、93.41%、95.45%,三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有效辐射量随着管电压的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中采用合理的管电压对低BMI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不仅可以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手术治疗角膜斑翳的远期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第474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治疗的6例(8眼)角膜斑翳患者,进行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分析术后散光、表面变异指数(ISV)、高度非对称性指数(IHA)、垂直非对称性指数(IVA)、高度轴偏心指数(IHD)及角膜总像差、低阶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C13)、水平彗差(C8)、垂直彗差(C9)、四叶草像差(C11),评价远期的视觉质量。治疗前后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6个月柱镜度为(0.16±0.19)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1,P<0.05)。术后1年,C13、C8、C9、C11与术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ISV、IHA、IVA、IHD及角膜总像差、总低阶像差、总高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2、-4.907、-3.476、-4.353、-4.608、-4.548、-3.770,P<0.05)。结论 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角膜斑翳远期视觉质量提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眼睑恶性肿瘤21例,术前17例行MSCT扫描,2例行CT及MRI检查,2例仅MRI检查平扫及增强。结果:眼睑恶性肿瘤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86岁。病程1月~10年。均为单眼发病,发生在下睑者11例(52.4%),上睑4例(19.1%),内眦6例(28.5%),其中基底细胞癌13例,皮质腺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各2例。CT及MRI表现:11例基底细胞癌表现为眼睑小结节,结节中央见溃疡;2例表现为不规则深溃疡,其中1例深达骨质。皮质腺癌1例见点状钙化,2例鳞癌为下睑结节状稍高密度影,中央浅凹陷,界清。MRI呈等T1等T2信号,STIR为高信号,增强轻度强化。黑色素瘤CT表现稍高密度结节,界限清,表面不光整,可见凹陷区。NHL1例为内眦部结节,1例为上睑皮下肿块,环绕眼球,界限不清,内密度均匀。结论:眼睑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为下睑,其次为内眦和上睑。大部分恶性肿瘤影像表现为结节样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基底细胞癌易形成溃疡。鉴别诊断缺乏特征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MSCT及MRI检查可显示眼睑恶性肿瘤的浸润范围,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计算眼动脉CT血管成像(CTA)最佳单能量图像的keY值,并将最佳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方法:35例患者行眼动脉CTA检查,同时得到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运用GSI软件获得最佳keV的单能量图像.测量眼动脉起始部、内直肌肌腹、肌锥内脂肪及颞叶脑白质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血管对比噪声比、眼动脉对比强化比值、眼动脉标准差(噪声),并与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对最佳keV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的眼动脉及分支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眼动脉CTA单能量图像的最佳keY值为(62.70±3.37).最佳单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噪声、眼动脉对比强化比值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单能量图像显示眼动脉及分支血管的主观评分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动脉CTA单能量图像的最佳keV值约为63keV,最佳keV单能量图像能够更好地显示眼动脉及分支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在健康体检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二代宝石能谱CT对本院24名体检人员行冠状动脉CTA体检筛查.结果:24名年龄在42~59岁之间的受检人员中阳性(即发现异常表现者)17人,阳性率70.8%,其中冠状动脉变异2人,冠状动脉斑块5人,冠状动脉心肌桥10人,心肌灌注较差1人.结论:40岁以上人群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阳性率,应用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开展冠状动脉CTA体检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