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肌麻痹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纳入病例分析的72例患者均为2008—02—2009—12经我院眼科临床检查确诊的眼肌麻痹患者,年龄12~70岁,平均4l1;病程为3天~1个月;所有病例均有复视、头晕症状,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活动受限,眼位偏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迈之灵片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两组患者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辅以行走等体育运动使血糖控制正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对照组口服可元胶囊(羟苯磺酸钙胶囊促进眼底微循环治疗);实验组加用迈之灵片联合可元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视力或视觉敏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迈之灵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视网膜激光对视网膜大动脉瘤18例(18只眼)进行治疗.先用低能量激光环绕血管瘤作视网膜光凝,产生淡灰白色光凝斑,随即用同等能量直接射击血管瘤.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视力提高10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者3例.视力下降和不变的患者,原因为出血累及黄斑区,黄斑区水肿、渗出未完全吸收及黄斑前膜形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显示:瘤体完全萎缩,无荧光素渗漏12例;动脉瘤体变小,但仍有渗漏4例,给予了2次激光治疗.反复出血遮挡瘤体部位,视网膜激光无法实施者2例.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其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挫伤性视网膜损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108眼眼挫伤分别经FFA及O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震荡表现轻,预后较好,而视网膜挫伤表现重预后差。结论:对于眼挫伤都应常规检查眼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要行FFA及OCT检查,他们是评价视网膜损伤的有效客观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31例37眼翼状胬肉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并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的手术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OCT对黄斑裂孔的形态、分期及黄斑裂孔预后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斑裂孔尺寸、持续时间、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预后之间联系。方法:对50例黄斑裂孔(IMH)患者共60眼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确定是否存在黄斑裂孔。结果:明确裂孔分期、形态及对手术适应症及手术后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临床资料。结论:OCT在临床上对于黄斑裂孔的定性、定量诊断及对裂孔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预后。方法: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Ⅲ及以上)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30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82%病人糖网病变稳定。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后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