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近关节处骨折,由于其处于骨松质和骨密质交界处,故易好发。对于粉碎骨折,保守治疗难于实现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而逐渐少用,手术治疗成为主流,手术治疗内固定材料种类较多,本院采用  相似文献   
2.
鞠玉亮  李加起 《腹部外科》2001,14(3):175-175
患者 :男 ,2 2岁 ,因右上腹刀刺伤并刀存体内半小时而入院。体检 :血压、脉搏均测不出 ,右上腹锁骨中线 9、10肋间见一 6cm纵行伤口 ,内有金属异物 ,腹穿抽出不凝血。立即纠正休克 ,急诊手术。术中见刺刀穿破右侧胸作者单位 :2 710 0 0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腔后 ,贯穿肝右叶自胆囊后方穿出 ,直达脊柱并刺破下腔静脉 ,腹腔内积血约30 0 0ml。刺刀自刀柄处折断 ,刺刀存留体内 ,外露肝面 2cm。剪开后腹膜 ,显露下腔静脉 ,准备好血管修补器械后 ,拔出刀刃 ,行下腔静脉修补。肝创面大网膜堵塞后大圆针 10号线修补。缝闭膈肌 ,…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pemoral nail,PFN)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探讨内固定方案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3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和PFN手术治疗,其中19例采用DHS内固定,男13例,女6例,年龄55~77岁,平均68岁;24例采用PFN内固定,男16例,女8例,年龄55~80岁,平均71岁。随访12~20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DHS组2例发生髋内翻,2例出现动力螺钉退出,2例出现褥疮,1例死亡(脑血管意外)。PFN组1例螺丝松动,1例出现轻度髋内翻,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随访结果显示PFN组髋内翻、动力螺钉退出的发生率比DHS组低。结论针对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PFN组能减少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髋内翻、动力螺钉退出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研究三联序贯疗法、单纯钻孔减压、单纯介入、单纯口服药物、减压+介入、减压+口服药物治的疗312髋成人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方法 182例312髋均为FicatⅠ~Ⅲ期患者,分别应用三联序贯疗法、单纯钻孔减压、单纯介入、单纯口服药物、减压+介入、减压+口服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在治疗前,治疗后0.5年,治疗后1年,治疗后1.5年,治疗后2年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0.5年,Ⅰ期内6组计量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6组内三联疗法组优于其他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Ⅰ期组内6组计量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6组内三联疗法组优于其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年,Ⅰ期、Ⅱ期、Ⅲ期6组内三联疗法组优于其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Ⅰ期、Ⅱ期、Ⅲ期6组内三联疗法组优于其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对早中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显著高于单一治疗,是临床治疗早中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9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行一期植骨,最短随访18个月,最长29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2足,良13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9.7%.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感染1例.[结论]跟骨骨折钛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行一期植骨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将病损的膝关节由人工关节部件所替代[1],其中,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2],但全膝关节置换存在假体松动、下沉和失稳等并发症,这就要求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更好的恢复下肢生物力线[3],更精确的截骨,最大程度的平衡周围软组织[4],提高假体植入的几何精度,对于这些核心问题,过去往往是根据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肉眼和经验来判断,无形中增大了手术误差,近些年来,三维重建技术广泛应用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严重内外翻畸形,严重骨质增生,软骨面磨损和术中难以判断股骨轴线的病例,术前在三维重建的膝关节模型上进行预测量和预截骨,初定假体型号和下肢力线,可以大大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点,为进行标准化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5月入组的72例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双下肢全长CT扫描并三维建模,获取关键角度和截骨数据,制定个体化截骨方案,获得最佳下肢力线和截骨参数,将术前所得数据付诸手术操作中,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周获取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度的偏差度数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数据,计算优良率。结果术后患者的下肢力线接近理想力线,术前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偏差度数为8.1482°±1.5957°,术后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偏差度数为1.0627°±0.6401°,术前术后偏差度数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t=13.6683,P=0.039),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HSS评分较高,由术前的(49.6±6.1)分提高到术后2周的(88.2±4.1)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根据术后HSS评分进行评价,优58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术前三维重建膝关节,测量重要参数并制定术前规划,能够减少手术误差,提高手术精度,有助于正确重建下肢力线、准确定位截骨和植入假体,为实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个体化和标准化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2000年8月7日,收治肝脏贯通伤并下腔静脉损伤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2岁,住院号198060。因“右上腹刀刺伤并刀存体内半小时”而入院。入院查体:血压、脉搏未测出。右上腹锁骨中线9、10肋间见一6cm纵行伤口,内有金属异物。腹穿抽出不凝血。立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自主设计研发的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治疗早中期(Ficat I、II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对36例(44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行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术,评价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65.2±8.4)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2.5±5.6)ml,术中透视次数平均(20.3±3.6)次,住院时间平均(7.0±1.8)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9.3)个月,术后患肢负重下地时间平均(5.1±0.9)个月。随时间推移,Harris评分[(69.5±5.9)分,(80.2±7.8)分,(82.8±6.6)分, P<0.05]、髋屈-伸ROM [(56.6±7.8)°,(85.5±6.3)°,(91.2±8.2)°, P<0.05]和髋内-外旋ROM [(35.2±5.3)°,(56.5±6.9)°,(62.7±7.2)°, P<0.05]均显著增加。影像方面,2髋在术后1年进展为Ficat 3期,2髋发生股骨头塌陷。[结论]导向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