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5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嗅通路中的嗅上皮和嗅球终生维持活跃的神经更新,存在丰富的神经干细胞。本对嗅上皮和嗅球神经发生特点,神经干细胞来源及培养,嗅上皮与嗅球神经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创伤修复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它包括凝块形成、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以及最终的组织修复和成熟.现在仅有极少数关于鼻和鼻窦粘膜特异性修复的资料.方法对创伤修复的基本原理进行简短总结之后,重点讨论有关各种体内、体外鼻和鼻窦粘膜创伤修复模型的资料并注重其临床应用.主要发现对早期生长因子作用下上皮细胞特异性再生调节的观察,突出了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与上皮细胞之间复杂的关系.然而,依据内镜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确定的术后阶段只有很少的非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泪囊阻塞问题一直沿用鼻外进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解决 ,随着内窥镜鼻窦外科和鼻眼相关外科的发展 ,使人们对鼻内进路鼻腔泪囊造口术发生兴趣 .我科自 1997- 0 4以来 ,行鼻腔泪囊造口术 15例 ,现就其体会论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 0 4/1998- 0 8在鼻内窥镜下共施行鼻腔泪囊造口术 15例 (女 9例 ,男 6例 ) .年龄在 19~ 5 1岁之间 .10例患者因单纯鼻泪管阻塞行鼻腔泪囊造口术 ,2例患者因伴鼻中隔高位偏曲 ,影响鼻通气及伴有头痛 ,因此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1例患者伴有筛窦炎 ,同时行筛窦开放术 ,2例伴有中鼻甲肥大 …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是否可以保护耳蜗毛细胞免受庆大霉素引起的耳毒性损害。方法 10只听力正常豚鼠被用于本实验。向每只动物右耳的圆窗龛放置小块明胶海绵(0.3mm3)并注入10μl丁酸钠(100mg/ml)溶液,左耳圆窗龛内置放的明胶海绵则注入10μl人工外淋巴液作为对照。手术后第三天开始按照每公斤体重200mg的剂量每天一次性对豚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连续用药5天。在停药后第3天检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常规制备全耳蜗基底膜铺片结合鬼笔环肽染色,对全耳蜗毛细胞进行计数并制备全耳蜗毛细胞图。结果圆窗龛置放丁酸钠溶液组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阈值比圆窗龛置放外淋巴液组低,两组资料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圆窗龛置放丁酸钠溶液组的耳蜗毛细胞缺失程度比圆窗龛置放外淋巴液组轻。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庆大霉素导致的豚鼠耳聋和耳蜗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s,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为探讨GLAST在防止耳蜗谷氨酸(Glu)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红目豚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山羊抗GLAST抗体为标记物,观察正常豚鼠耳蜗中GLAS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内、外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均有GLAST阳性表达。结论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主要分布于内、外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经鼻内窥镜射频治疗下鼻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下鼻道出血的特点及鼻内窥镜结合射频治疗下鼻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研究接受经鼻内窥镜射频治疗下鼻道出血 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下鼻道出血多发生在 4 1~ 5 0岁 ,81例中 1次治疗有效 76例 (93.8%) ,1例行血管造影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治愈。术后随访 3月无复发 ,无并发症。结论 :下鼻道出血部位隐蔽 ,不易发现 ,经鼻内窥镜结合射频是治疗下鼻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像导航系统在复杂鼻内镜手术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使用影像导航系统对305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导航。对导航系统的精确性,总的手术时间,术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分析。结果:305例患者中有301例(98.7%)影像导航系统提供了误差0.5~2.0mm(平均1.2mm)的解剖定位。术者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手术的安全因素。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总的手术时间和常规鼻内镜手术时间基本相同。结论:影像导航系统是处理复杂鼻内镜手术很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给耳鼻咽喉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手术照明和全方位的术野暴露,近年鼻内窥镜手术得到不断改进和发展。1 鼻内窥镜额窦手术 鼻内窥镜额窦切除术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宽大的、开放的额鼻通道,预防再阻塞,给额窦及额窦流出道提供最佳的上皮化条件。Gady(1995)介绍一种改进了的术式:①视情先行鼻中隔矫正,中鼻甲和钩突切除,前组筛窦开放术,以暴露额鼻通道;②确定额鼻通道(FOT),如难以确定,可用探针探查;③确定FOT的需扩大量。扩大FOT量安全的方法是咬除额窦底壁前部,切忌向外、内扩大;④不刮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常见原因。方法:对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进行分析。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确立的一类结外淋巴瘤,易误诊为鼻窦炎、鼻息肉。其来源于T细胞和NK细胞,以面部中线部位破坏为特征,并与EB病毒密切相关。病理改变显微镜下表现为大片坏死,炎性肉芽肿样改变,有异形淋巴细胞浸润,NK细胞特异性标志CD56与T细胞特异性标志CD3ε共同表达为其免疫学特点。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独特,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但伴皮肤受侵或远处转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