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及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最终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分析其CT及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其中6例患者行CT扫描,4例患者进行MRI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检查。共观察到病灶10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外叶1个,左内叶3个,右前叶3个,右后叶3个,最大平面直径范围为(1.9-4.3cm),平均3.0±1.2cm。CT病灶6个,平扫呈等密度2个,低密度4个,低密度病灶1例边界清楚,3例病灶边界显示模糊,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疤痕组织3例。CT增强动脉期显示6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中间疤痕组织无强化,6例病灶边界均显示清晰,未见明显包膜;门脉期病灶较动脉期密度降低,但仍较肝脏组织密度高,中间疤痕仍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疤痕组织可见强化。MRI检出4个病灶,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可见中央疤痕,疤痕组织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疤痕均可见延时强化。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影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作用,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80例CT表现及临床特征, 总结其规律。结果:80例中腺样囊性癌37例,黏液表皮样癌26例及类癌17例。发病部位: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24例, 主支气管10例,叶支气管1例,段支气管2例;黏液表皮样癌发生于气管的7例,主支气管7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10例;类癌发生于主支气管9例,段支气管8例。病灶形态:腺样囊性癌显示结节型13例,肿块型6例,管壁增厚型18例;黏液表皮样癌显示结节型23例,肿块型3例;类癌显示结节型8例,肿块型9例。强化模式:腺样囊性癌△CT值(平扫期与静脉期差值)平均值(25.30±12.39)HU,黏液表皮样癌△CT值平均值(61.96±29.93)HU,类癌△CT值平均值(62.06±31.40)HU,Δ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结论:气管支气管3种低度恶性肿瘤CT上可通过观察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强化模式等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性表现及其病理学对照。方法对6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的BAC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与病理对比其相关特征。结果BAC分为结节型、炎症型和弥漫型三种。其中结节型占40%(24/60),炎症型28.3%(17/60),弥漫型31.7%(19/60)。结节型病灶中79.2%位于胸膜下区,45.8%显不规则形,能够明确中心小低密度区(空泡征、细支气管含气征、小空洞征)出现率58.3%,磨玻璃样密度和晕征29.2%,尾征75%。炎症型病灶边缘磨玻璃样密度或多发结节52.9%,实变内空泡征或蜂房状35.3%,弥漫型中31.6%可见中心小低密度区的特征。结论BA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理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认为MSCT是BAC的临床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49/244,20.08%),肿块型195例(195/244,79.92%);169例(169/244,69.26%)边界清晰,183例(183/244,75.00%)见分叶征,104例(104/244,42.62%)病灶边缘见毛刺;184例(184/244,75.41%)病灶紧贴纵隔,111例(111/244,45.49%)见"类胸膜尾征"改变。CT平扫158例(158/244,64.75%)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160例(160/223,71.75%),145例(145/193,75.13%)呈渐进强化,108例(108/193,55.96%)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受侵变细和异常细小杂乱的血管影,81例(81/193,41.97%)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包埋征。185例(185/244,75.82%)见支气管包埋和/或闭塞。124例(124/244,50.82%)病灶周围见磨玻璃密度影,81例(81/244,33.20%)间质增厚,132例(132/244,54.10%)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167例(167/244,68.44%)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右肺中叶、两肺下叶纵隔胸膜旁肿块,边界清、浅分叶,伴类胸膜尾征、增强动脉期血管包埋征、周围肺区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增粗影和淋巴结肿大是肺LELC的相对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表现。43例全部行胸部CT检查,其中3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朵43例中男性34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发病时肿瘤最大径一般大干5cm,周围型(39例)多于中央型(4例),跨叶生长8例;边缘光滑或清楚;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少见:坏死、空洞及分叶、支气管截断多见,坏死边界不清,可见坏死内强化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为环形强化。结论肺肉瘤样癌体积较大并可跨叶生长,以膨胀生长为主:其“坏死内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球形肺炎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结果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包括:①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②病变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显示晕圈状改变;③病变边缘有锯齿状改变但较模糊;④周围胸膜反应显著;⑤病变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⑥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吸收。结论球形肺炎误诊率较高。认真分析CT影像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并进行动态观察,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胸片及CT图像,并对其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9例单发,1例多发(3个病灶),共12个病灶.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共9个病灶.平片上病灶短径平均为(1.8±0.6) cm,未见钙化、毛刺、空洞等征象.CT病灶位于胸膜下,大小为1.7cm×1.9cm,5例可见浅分叶,2例可见小块状钙化灶,3例见周围血管包绕征,4例可见周围有肺气肿带包绕,所有结节均未见毛刺、空洞及空泡征,无胸膜牵拉征,肺门纵隔无淋巴结增大,无胸腔积液.平扫CT均值为(45.6±10.0) Hu,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有明显强化区及未强化区,主要与病理组织成分相关;强化区域CT均值为(105.6±12.7) Hu,绝对增强均值为(60.0±13.8) Hu.病理上均包含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按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显示:Vim(+++),CK(++),EMA(+),部分CD34、NSE(+).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术前若作出正确诊断,多数患者可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