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tiswellknownthatcertaincytokinesplayapivotalroleinthedevelopmentoftraumaandshock.Tumornecrosisfactor(TNF)isapolypep-tiedcytokinesynthesizedinmonocytesandmacrophagesinresponsetolipopolysaccharide(LPS)stimul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NFandendotoxic-septicshockbecomesafocusoftheresearchofshockmediators[1'2].Alargeamountofexperimentalandclinicaldata[3-9JsuggestthatTNF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athogenesisofendotoxic-septicshockbuttheprecisemechanismandtherelationshipofTNFtoshockseverityrem…  相似文献   
2.
Ⅱ号氟碳代血液在大鼠体内蓄积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Ⅱ号氟碳代血液连续静脉输入大白鼠后,在1年时间内对各脏器作了病理形态学的动态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氟碳颗粒主要蓄积在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肝、脾中,镜下表现为泡沫细胞,因此,肝、脾的重量变化和泡沫细胞的消长可以作为氟碳颗粒在体内蓄积的指标。本实验在输注Ⅱ号氟碳代血液后1年,肝、脾的重量已基本上恢复正常,但泡沫细胞尚未完全消失。在体内蓄积的氟碳颗粒对各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并无毒性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大白鼠尾静脉注入Ⅱ号氟碳代血液后,经不同时间注入炭末混悬液,以观察Ⅱ号氟碳代血液对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入Ⅱ号氟碳代血液后96小时内,对网状内皮系统继续吞噬炭末颗粒有一时性的抑制作用;但在炭末注入后60~90分钟,吞噬活性即恢复正常。因此,一次较大剂量Ⅱ号氟碳代血液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合并全身感染等伤员,对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造血液FDA乳剂静脉注入大白鼠后,经不同时间再注入炭末混悬液,以观察FDA乳剂对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入FDA乳剂后96小时内,对网状内皮系统继续吞噬炭末颗粒有一时性的抑制作用,但在此期间内,炭末注入后60—90分钟,吞噬活性即恢复正常。因此,一次较大剂量FDA乳剂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合并全身感染等伤员,对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继续吞噬病菌、清除异物等功能,不致会产生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验在狗后肢上比较了橡皮管、环绕充气和局部充气三种止血带对动物在酸-硷状态、血气、血清钾[K~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SCPK)、血清硷性磷酸酶(AKP)等方面的局部实验肢体和全身的生化效应。 材料和方法《解放军医学杂志》1986;11(3):197。 结果(1)酸-硷平衡和血气的改变:各组-上止血带后均见严重酸中毒和高度低氧血症。橡皮管止血带组变化最大,实验肢血pH为6.667,PO_2为28.8mmHg,Pco_2为87.5mmHg。  相似文献   
6.
直接式电阻抗容积描记法测定心排出量是一种简单、易行、无损伤的心功能检查法。对同一实验对象可反复测量,而不会有任何痛苦。和经典的Fick氏法及稀释法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 早在1907年克里默和1932年阿茨勒、莱蔓已提出用电阻抗法测量机体某一部分的血流改变。后来Demange等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方法,并由Kubicek第一次提出通过阻抗波形来计算心排出量,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赞同。现在电阻抗容积描记法测量心排出量在国外已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止血带压和出血量的关系、止血带宽度和止血带压的关系研究,以及对环绕加压和局部加压两种止血方式的比较,对止血带使用的最佳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止血带压和出血量之间符合Bernoulli方程,止血带压和止血带宽度间呈负指致函数关系;局部加压止血是既能妥善止血,又可部分保留肢体血液循环的最佳止血方式。本研究为临床应用和新型止血器材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论证了现沿用的橡皮管止血带的危害,提出应尽早废除。  相似文献   
8.
家兔在15分钟内放血至血压为40mmHg,并保持此血压水平60分钟,然后将与放血量等量的Ⅱ号氟碳代血液迅速输入实验组动物,再用Ⅱ号氟碳代血液以每分钟4ml的速度进行等量换血,直至血细胞比积为4~6%。对照组动物再改用4%羟乙基淀粉。实验组动物平均活存时间较对照组为长(分别为16.12±3.08小时和9.70±11.4小时)。12小时活存率也较对照组高(85.7%和37.5%)。用Ⅱ号氟碳代血液的动物最终血压也比用羟乙基淀粉为高(67±8.9和58±14.8mmHg)。动脉PO_2实验组为459.2±59.2mmHg(对照组为247.3±122.2mmHg)。心电图检查表明对照组全部均有心肌缺氧,而实验组中仅个别有异常改变。实验表明,Ⅱ号氟碳代血液能改善动物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携带更多的氧以供机体的需要,基本上维持有氧代谢。二氧化碳的排泄甚好。Ⅱ号氟碳代血液的临床应用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
肢体血管伤出血是战伤出血的主要死因之一。现沿用的橡皮管止血带所需压力太高,连续使用6小时就难免出现止血带休克,甚至需截肢,因此急需研制新型安全有效的止血器材。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自1982年开始对止血带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1) 用狗进行了57例次止血带压力与出血量关系的实验研究,证明二者间不呈线性关系,而符合Bernoulli方程。(2)进行了210次止血  相似文献   
10.
IseTson发展了一种用一般技术和仅需一条输液线的快速输液法。用特制的14F的含硫酸钡的高和低密度的聚乙烯导管,长17.1cm,内径为4.5mm。能穿过0.038时导丝的16号针头经皮穿刺静脉。上述导管经导丝而引入中心静脉。另一端与经特殊设计的多管道半球相连接。多管道球由Bentley Q-120心脏切开储血球改装,球的下半部有5条带有三通接头的进液管与各自的5个输液袋相通,球底部还有3英尺长的Tygon导管(内径为6.3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