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牙周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牙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在武汉市机关干部体检中对 193对牙周病患者进行 1∶ 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牙结石、吸烟、饮酒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其 OR值分别为5.31、2 .13和 1.86;未发现饮茶与牙周病的发病有统计学联系。吸烟与牙结石在牙周病致病过程中呈协同作用 ,OR值高达 18.92。牙周病归因于饮酒、吸烟及牙结石的暴露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分别为 4 6.2 4 %、53.31%及 81.17% ,总体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分别为 2 5.12 %、2 4 .0 4 %及 4 6.2 9%。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管系统与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5例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管系统手术治疗,38例采用MED.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疗效评价.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疗效评价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的前提下,QUADRANT组与MED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达到了相同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更为容易的手术方法,但对于远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范里  黄晶  陈家禄  郑望苟  徐勇 《武警医学》2012,23(2):105-107,110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对28例前后方同时受压的严重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前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笼自体骨植骨、颈前钢板固定,后路单开门丝线缝合或CENTER PIECE固定,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稳定情况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13.7个月,28例皆获得骨性愈合,术后融合节段稳定,颈椎生理曲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受压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有助于脊髓的功能恢复及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5年来收治脊髓型颈椎病306例,其中脊髓夹持型34例,27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7例后路椎管扩大,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照JOA评分评定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7例,优14例,良5例,好转8例,优良率70%.后路椎管扩大7例,优2例,良1例,好转4例,优良率40.3%.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应作为首选术式.对于多节段(3个节段以上)病变或合并连续型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颈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5年来收治脊髓型颈椎病306例,其中脊髓夹持型34例,27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7例后路椎管扩大,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照JOA评分评定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7例,优14例,良5例,好转8例,优良率70%。后路椎管扩大7例,优2例,良1例,好转4例,优良率40.3%。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应作为首选术式。对于多节段(3个节段以上)病变或合并连续型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96例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病例,72例合并腰大肌脓肿,37例有神经根或脊髓刺激症状,经抗痨治疗后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抗痨1年。结果: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无神经症状加重,3月后复查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变者22/37,半年后植骨融合率72/96,无植骨块移位和内固定断裂,术后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处理后痊愈,复发3例,2例经处理后痊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因发病部位、破坏程度不同,且合并症多样,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评价携氧复合液和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采用Allen's法制造兔脊髓损伤模型,除对照组外均应用携氧复合液或康络素治疗。伤后4周末观察神经功能、脊髓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学改变。结果在神经功能、脊髓诱发电位指标上,携氧复合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伤区灰、白质变性、坏死程度及范围等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康络素组与对照组间,携氧复合液加康络素组与携氧复合液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早期携氧复合液能向损伤脊髓组织供氧,有减轻或防止继发性损害的作用,而康络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无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腰椎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38例行MED患者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试验组在术前3 d即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日2次),术后禁食6 h后继续使用(术后当天首剂400 mg,随后1~5 d每次200 mg,每日2次);对照组不服用塞来昔布。两组术后均不限制使用镇痛泵、肌注或口服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阿片类药物用量等。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2、3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术后第4、5天,两组VAS评分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d内试验组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MED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原因.方法 随访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53 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了解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情况.结果 发生断钉18例,其中14例未行任何植骨,断裂部位全部在钉杆连接处1.5 cm之内.结论 置钉技术不当、未植骨融合和术后管理不当是胸腰段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同内固定方式一期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一期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间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3例,其中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Z-plate钢板内固定5例,侧方钉棒系统内固定8例,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10例。所有内固定材料均为钛合金。植骨方式包括自体肋骨移植、自体髂骨移植、异体骨块移植以及自体肋骨和异体骨块混合移植。23例患者中伴有后凸畸形15例,不完全性截瘫8例,完全性截瘫2例,病变累及3个及3个以上椎体者5例,累及2个椎体者14例,累及1个椎体者4例。结果:所有2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6月),结核无局部复发,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5°。随访期内,有3°左右的角度丢失。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月。结论:采用一期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前、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和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