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脂肪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脂肪瘤30例的临床、CT及MRI表现。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CT及MRI表现为双侧脑室体部平直、分离,纵裂池增宽间距加大18例,正常弧线消失12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至侧脑室之间20例,上抬至大脑纵裂10例,侧脑室三角区与后角明显扩大6例,轻度扩大12例;MRI矢状位示胼胝体体积缩小,发育不全或缺如。合并脂肪瘤CT表现为侧脑室间条带状低密度(CT值-43Hu~-80Hu),边缘见对称性弧形钙化10例,MRI表现为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信号,在各序列上均与脂肪组织信号同步。结论本病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CT与MRI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MRI具有多维成像能力,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灰质异位(HGM)的CT及MRI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分生。方法:搜集我院经临床、CT和/或MRI证实的HGM17例,CT检查9例,MRI检合5例,CT MRI检查3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中,单侧12例(左侧8例,右侧4例),其中室管膜下结节型3例,混合型桥带型5例,非室管膜下结节型4例。非室管膜下结节型均为单发,额顶叶、颞顶叶、顶枕叶及半卵圆中心各1例:双侧5例,室管膜下结节型2例,其中1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全;室管膜下弥漫型2例,其中1例合并四叠体池及枕大池蛛网膜囊肿;非室管膜下弥漫性1例。上述病灶位于脑白质内、侧脑室室管膜下或两省均有,呈结节、团块或条带状,在CT及MRI各序列上均与脑灰质密度或信号相同。结论:HGM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因MRI为多参数成像,在对不典型及小HGM的检出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2 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 和彩色超声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 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67%、97.06%、94.69%;彩色超声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96%、86.36% 和86.73%;两种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 对腹部创伤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都较高,可作为腹部创伤后对实质脏器损伤情况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多层CT诊断价值,加深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46例,均行多层CT扫描,12例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结果 46例中,CT正确诊断42例(91.3%).急性阑尾炎CT征象:(1)阑尾肿大,管壁增厚33例;(2)阑尾粪石10例;(3)阑尾周围脓肿形成12例,提示穿孔5例;(4)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36例;(5)邻近盲肠壁增厚15例.增强阑尾壁轻度强化8例,脓肿壁环形强化5例.结论 多层CT较清晰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改变,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二维及三维重组,从而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像.结果 96例中,共检出126颗埋伏牙,其中阻生牙51颗,多生牙75颗.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MPR图像能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关系,是显示埋伏牙的重要补充.结论 三维及MPR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牙,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组定量评价Colles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层面重组图像(MPR)定量评价Colles骨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行MSCT扫描的Colles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35~72岁,平均(42.5±5.4)岁。均在外伤后2 d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检查图像均通过PACS局域网传送至工作站,根据X线正侧位片及MSCT-MPR图像分别进行远骨折块背侧嵌插深度、掌倾角和腕关节面塌陷错位度进行测量,间隔2周后再重复测量1次。比较前后2次测量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中X线和MPR均能测量掌倾角,嵌插深度21例及关节面塌陷错位16例;伤后2 d的X线片测得掌倾角、嵌插深度和关节面塌陷度分别为(12.5±3.6)°、(4.5±2.1)mm、(3.7±1.6)mm,2周后分别为(4.8±2.2)°、(6.4±3.6)mm、(2.5±1.2)mm;前后比较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低度相关(r=0.681、0.640、0.345)。MPR图像伤后2 d测量分别是(14.5±5.3)°、(4.2±1.2)mmm、(5.7±2.3)mm,2周后分别为(13.2±2.6)°、(4.7±2.2)mm、(4.6±2.1)mm;前后比较,关节面塌陷度有差异,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中度以上相关性(r=0.954、0.854、0.642)。X线片测量的掌倾角、嵌插深度和关节面塌陷度与M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低或中度相关性(r=0.454、0.532、0.378)。结论:借助MSCT的MPR图像,可对Colles骨折进行多个参数测量,作出定量评价,且重复测量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PDF阅读器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二维及三维重组,从而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像.结果 96例中,共检出126颗埋伏牙,其中阻生牙51颗,多生牙75颗.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MPR图像能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关系,是显示埋伏牙的重要补充.结论 三维及MPR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牙,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湿肺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创伤性湿肺120例的CT表现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病变一叶受累85例,二叶受累23例,两肺均受累12例.CT表现呈多发斑点、小絮片状、大片实变及磨玻璃样等多种改变,常伴有多发肋骨及四肢骨骨折,脑组织及内脏复合损伤.结论:CT检查在确定有无肺创伤及评价损伤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二维及三维重组,从而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像.结果 96例中,共检出126颗埋伏牙,其中阻生牙51颗,多生牙75颗.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MPR图像能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关系,是显示埋伏牙的重要补充.结论 三维及MPR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牙,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脑裂畸形的CT及MRI资料,单纯CT检查15例,MRI4例,CT MRI5例.结果:本组融合型9例,分离型15例,单侧18例,双侧6例.特征性表现为灰质内衬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外端增宽呈喇叭状与蛛网膜下腔连接;内端多与侧脑室外壁局限性峰状突起相连.结论:CT和MRI能清晰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特征,检查时应首选CT,必要时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