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紧贴心包腔结构的冠状动脉血管段内粥样斑块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冠脉斑块,IVUS检查后选取血管紧贴心包腔结构(血管中膜距心包腔≤1mm)的48例患者影像资料。于斑块负荷最大的IVUS图像上测得斑块偏心指数(EI),平行于心包膜的分隔线,将血管均分成两部分,根据是否毗邻心包腔分为心包腔组(P组)和心肌面组(M组),两组分别定量测定血管内斑块面积,自身配对比较两组斑块面积的差异。结果冠脉斑块EI=0.96±0.12,EI0.5提示偏心斑块,M组内的斑块面积明显大于P组内的斑块面积[(3.28±1.83)mm~2 vs(1.81±1.56)mm~2,P0.001]。结论冠状动脉紧贴心包腔段,斑块呈偏心分布,靠近心包腔的冠脉血管内壁较靠近心肌面的冠脉血管内壁更不易集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类型以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7例心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 结果7例患者中,其中2例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余4例无明显症状。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1例,2例未明确诊断血管瘤类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及心包占位性质待定4例,诊断黏液瘤可能性大2例,诊断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1例右房室交界处肿瘤误诊为心包肿瘤。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其中3例患者均恢复情况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3例失访。 结论心脏血管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血管瘤的形态表现多样,于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难度,尚有待相关病历资料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4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CSF的患者33例为CSF组,结果正常者21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参数,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底)、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底)和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尖)、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尖),并获取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TW)及旋转延迟时间(RDD)。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行RTMCE检查,定量分析得出心肌血容量(A值)、心肌血流速率(β值)、心肌血流量(MBF),并获得心肌血流储备(M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F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与心肌血流灌注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2组受检者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SF组患者R心尖、LVTW、RDD减小,TPR心尖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07,t=-2.379、-4.988、2.42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时CSF组患者β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P<0.05);负荷状态下β值、MB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2.612,P均<0.05);CSF组患者MFR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静息时CSF患者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502、0.462,P均<0.05);负荷状态下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436、0.368,P=0.009、0.035)。 结论CSF患者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其R心尖、LVTW降低,心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减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年高血压病眼动脉彩色多普勒频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危险层次中年高血压病眼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规律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对80 7例 ( 1614眼 )中年高血压病和 3 79例 ( 75 8眼 )健康人眼动脉频谱进行研究 ,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舒张末期血液速度(EDV)、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频谱第 1峰 (A)与第 2峰 (B)的比值 (A/B)。根据 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病人的危险性进行分层。低危组 2 5 1例 ;中危组 3 3 4例 ;高危组 176例 ;很高危组 46例。结果 :高血压病中中危以后 ,眼动脉的PSV、EDV、RI、PI、随着危险层次的提高而相应变化 (P <0 .0 1或P <0 .0 5 ) ,PSV、EDV减低 ,RI、PI升高。A/B敏感性最高( 91 3 %) ,且是唯一在低危与中危间即有显著差异的指标 (P <0 .0 1) ,该值随着危险层次的提高而下降。结论 :彩色多普勒检测眼血流对于定量评估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家系中3例患者及其亲属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对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等多切面扫查,观察心肌、心内膜的组织结构和血流特征以及测量心室功能,然后启动三维模式,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结果3例患者均取得了逼真的三维超声心动图,发现受累心腔内有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互相交错,呈网状,其间存在深陷的隐窝,内见低速血流与心腔内血液相通。结论三维超声对细致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二维超声,且清晰敏感,在心肌致密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哲岚 《医学与工程》2001,3(1):49-51,63
多普勒组织像图(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我普勒滤波系统,除去了心腔内血流运动产生的高速、低振幅的频移,仅保留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速、高振幅的频移,将心肌运动的强弱与彩色编码相结合,心肌病变运动减弱则染色浅,反之,心肌运动增强则着色深。此外,还可以利用DTI的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定心肌某一节段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频谱,因而可以汪晰地区分心动周期中不同阶段、不同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状况,使我们对心肌运动的收缩机舒张情况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多普勒组织声像图技术对心肌运动功能可进行客观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有产高的敏感性及可靠性,为临床提供了客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价手段,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窦性心律时肺静脉血流和左心耳功能密切相关 ,并能较准确反映左心耳的功能〔1 ,2〕。本文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了解心房颤动 (Af)患者肺静脉血流和左心耳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1 对象与方法Af组 :持续时间超过 1周的Af患者共 69例 ,均未使用过抗凝治疗 ,除外各瓣膜中度以上反流、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手术史者 ,男 2 4例 ,女 45例 ,平均年龄 5 0 ( 2 8~ 75 )岁 ;69例均经TEE检查 ,检出左心耳血栓 1 7例。对照组 :1 5例 ,均经系统检查示无心血管系统疾病 ,男 6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48( 2 7~ 67)岁。  采用多平面经TEE仪于…  相似文献   
8.
超声组织定征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心肌背向散射积分行组织定征是近年来开发的前沿性超声新技术 ,是医学影像领域中有待开发的前沿性课题。超声波在组织内传播过程中遇到小于波长的界面如细胞、微细血管、胶原纤维等发生散射 ,朝向探头与入射方向呈 180度的散射称背向散射 ,相关散射区域射频信号的功率谱 (回波信号强度的平方 )的积分称为该区域的背向散射积分 (integratedbackscatter,IBS) ,对了解组织的状态提供有用的信息。正常心脏各段心肌的IBS均存在周期性变化 ,称为背向散射积分的心动周期变化幅度 (cyclicvariationofIBS ,CVIB)。正常状态下 ,心内膜下心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右心室Tei指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接受CRT手术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的左右心室Te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有反应组20例,无反应组16例。有反应组左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6个月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中左心室Tei指数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右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术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CRT术前有反应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较高而术后呈现显著而持续的改善,可将Tei指数作为对CRT有反应的预测因子。CRT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间接导致了右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11例住院病人共12个病灶,均用彩色多普勒(CD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部分病灶同时应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4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12个病灶均经病理确诊为FNH,3cm以上9个,3cm以下3个。大于3cm者,回声多略高或略低于周围肝组织(88.9%),彩色多普勒显示多有粗大的血管进入病灶并分支(88.9%),可呈轮辐状(33.3%);3cm以下者为低回声,仅1例发现有轮辐状血流。所有结节内CDI均探及中央动脉型彩色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平均为0.53。同一切面PDI所显示的血管长度均长于CDI所显示的。结论FNH的声像图表现与其大小有关。3cm以下者诊断符合率较低.超声介入细胞学检查可以弥补超声图像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