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姜黄素抑制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取45只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n=15),脓毒症组(n=15),姜黄素组(n=15),实验重复3次.脓毒症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术前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周;姜黄素组行CLP术,术前给予姜黄素200 mg/ (kg-d)灌胃1周;假手术组仅行开腹,不予以结扎、穿孔,术前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周.观察各组小鼠术后24h病死率,并处死存活小鼠,分离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Bax、Bcl-2蛋白表达.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小鼠病死率采用x2检验,脓毒症组小鼠术后24h病死率为46.7%,较假手术组0.00%明显升高(x2 =27.391,P<0.01),姜黄素组病死率较脓毒症组有所降低(40.0% vs.46.7%,x2=6.429,P=0.01).脾淋巴细胞凋亡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脓毒症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7.1±1.67)%,较假手术组(9.43±1.06)%明显增高(P <0.001);姜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12.70±1.25)%较脓毒症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2).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脓毒症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为(45.13±4.14)%,较假手术组(21.63±1.62)%明显升高(P<0.01),姜黄素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为(29.67±2.15)%,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0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线粒体Bax蛋白(P<0.01)、胞浆Bax蛋白(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线粒体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01),而胞浆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姜黄素预处理后线粒体Bax蛋白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2),胞浆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3组细胞总Mfn2蛋白(P <0.001)、Bcl-2蛋白(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Mfn2蛋白(P=0.015)、Bcl-2蛋白(P=0.0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经姜黄素预处理后Mfn2蛋白(P=0.002)、Bcl-2蛋白(P =0.001)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姜黄素能够上调Mfn2表达,促进线粒体融合进而抑制脓毒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4岁。因右肩胛部发现一鸡蛋大包块6年余,来我部就诊。自发现以来包块无疼痛。增大不明显。专科情况:于右肩胛外上缘皮下扪及一直径约5cm圆形包块。质中等、无压痛,与周围皮肤无粘连,可推动;局部皮肤无异常。右腋下淋巴结不肿大。拟诊右肩胛部脂肪瘤。在局麻下行瘤体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嵌于冈下肌内生长。与肌肉组织相交织,两者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存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敌草快(DQ)混合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草枯、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混合组、百草枯组(PQ组)和敌草快组(DQ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 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 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经Log-Rank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混合组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混合组31例, PQ组92例, DQ组22例。三组对比年龄、中毒量、器官功能不全个数、PS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 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三组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肌酐、AST、乳酸、PT和APTT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 mL均存活, 口服20 ~50 mL共8例, 均死亡, 口服51 ~100 mL共11例, 死...  相似文献   
5.
内科危重患者常合并有多种疾病,胃肠病功能低下,合并感染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热能及自身蛋白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充分有效地营养支持疗法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以往对于合并胃肠道疾患的患者,只单纯地由外周静脉输人营养液,浓度较高的营养液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6.
连洁  杨宇 《肿瘤学杂志》2019,25(1):59-62
摘 要:晚期肿瘤维持治疗即一线治疗得到临床获益病情稳定后,继续采用药物治疗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进展、提高存活率的目的。维持治疗的停药指征为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二线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方式已经得到认可。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判断维持治疗疗效、确定更换二线治疗时机的预测指征。全文就影像学、肿瘤标志物、临床表现和分子检测等常见的疗效评价手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徐涛  连洁  郭颖贞 《职业与健康》2005,21(5):788-789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部分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但同时又出现厌食、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会出现重度腹泻、肠道粘膜脱落、坏死、穿孔等,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反应一次比一次严重,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正常的治疗.为此,我们采取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对各种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重点观察,分析病人出现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薛云超  邹慧  连洁 《职业与健康》2004,20(8):124-12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盐酸乌拉地尔(urapidie HCl)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高血压急症住院患者使用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并记录用药后5、10、20、30、90、90、120min的血压和心率.结果32例均有效,30 min内血压由(209.2±10.5)mmHg降至(148.5±4.5)mm Hg,P<0.01,舒张压(118.8±5.7)mmHg降至(89.7±8.5)mmHg(P<0.01),总有效率为100%,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静脉应用盐酸乌拉地尔降血压疗效肯定,使用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高血压急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详,发病机制不明确.但RA为抗原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B淋巴细胞在RA炎症反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1],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炎性及进行性多关节炎,侵犯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我国发病率0.32%~0.36%,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自2007-06~2009-06,用甲氨蝶呤(MTX)治疗5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治疗药物有限,且疗效不佳。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在GEP-NENs中进行了初步应用探索。目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GEP-NENs中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不同GEP-NENs的原发部位中表达有所差异,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D-L1表达程度及免疫细胞浸润对GEP-NENs患者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能够预测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尚未确定。本文就GEP-NENs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