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放性Pylon's骨折日渐增多,因其骨折部位软组织薄弱,骨折远端骨块小,固定困难,骨折不稳定,内固定物易外露、感染等,治疗非常困难。自1996年5月~2001年12月间采用AO外固定架,经距骨跨关节固定开放性Pylon's骨折20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6~74  相似文献   
2.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2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20例原因分析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475000)贾思明刘锐马宏波赵金廷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常用方法,效果较为肯定。但若对其生物力学、机械性能缺乏了解,或适应证选择不当,内固定技术欠佳,则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我院1987...  相似文献   
3.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5月-2006年6月,通过前外(内)侧或后外(内)侧入路,行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9—48岁,平均39.5岁。按Letenneur分型:I型7例,Ⅱ型4例,Ⅲ型6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3例。采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共5例。术后均行石膏外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6d(2.5h-8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Letenneur评估标准,优良14例,可3例,无差者。本组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和骨坏死。[结论]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满意的复位和骨折端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对疗效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外露是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治疗比较棘手。2001年5月-2009年5月,我们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该类骨折术后骨外露3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95~2001年对28例有移位,头下型及头颈型、颈中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应用切开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的髂内瓣及腹壁肌支或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血管束移植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术前CT模拟指导俯卧位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骨盆骨折损伤俯卧位行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30~62岁,平均37.5岁;BMI 17.8~27.2kg/m^2,平均22.5kg/m^2。俯卧位行术前CT模拟指导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38例(CT模拟组),俯卧位行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29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螺钉数量、位置、长度与术前规划符合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T模拟组患者置入螺钉数量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模拟组位置、长度与术前规划符合率均为100%,均分别高于常规组的83%和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79,P=0.007;χ^2=5.657,P=0.017);CT模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77.9±12.6)min vs.(90.4±13.3)min、(6.5±0.8)s vs.(7.2±0.9)s、(3.2±0.5)个月vs.(3.5±0.6)个月、(86.8±17.1)m L vs.(97.8±18.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CT模拟组Majeed功能评分中疼痛、工作、坐、站立、性生活及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25.6±3.6)分vs.(23.6±3.3)分、(17.5±2.3)分vs.(16.3±2.2)分、(8.8±1.3)分vs.(8.1±1.2)分、(31.8±4.9)分vs.(29.4±4.5)分、(3.0±0.5)分vs.(2.8±0.5)分、(86.7±10.2)分vs.(80.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模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术前CT模拟用于指导俯卧位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可提高置入螺钉位置、长度的精准率,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射线辐射少、骨折愈合快、螺钉植入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精确、安全、有效的影像学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打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激素型与酒精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对笔者医院2009年3月~2016年3月采用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打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包括128例154髋,其中5例8髋失访,余123例146髋:激素型43例52髋,男性19例22髋,女性24例30髋,年龄22~34岁,酒精型80例94髋,均为男性患者,患者年龄28~57岁。ARCO分期,ⅡB~C期125髋,ⅢA期21髋。分别从术前、术后2年、术后5年股骨头是否塌陷和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 对于股骨头是否塌陷,术后2年酒精组优良率89.4%,激素组优良率84.6%,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酒精组优良率87.7%,激素组优良率80.8%,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酒精组与激素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酒精组为89.00±2.75,激素组为86.00±2.37,酒精组高于激素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酒精组为86.00±3.29,激素组为81.00±3.35,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但与术后2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术后5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所降低。术后5年酒精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激素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激素型与酒精型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不同,坏死组织病理结构成分不同,修复方式不同,对于ARCO ⅡB~C期,ⅢA期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打压植骨内固定术保髋治疗效果酒精型股骨头坏死优于激素型股骨头坏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SS-Ⅱ通用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胸腰椎骨折伴脱位患者行GSS-Ⅱ内固定.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3例,C级13例,D级14例,E级5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变化.结果 38例术后在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等方面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断钉、断棒、脱钩现象.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Frankel分级改善:A级2例,B级2例,C级2例,D级5例,E级27例.结论 GSS-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三维矫形、三柱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6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10.78%。以术后伤口居首位,其他依次是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泌尿系统、其他部位、胃肠道感染,并有3例是2个部位感染。在部位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45例,占部位感染构成比的65.22%,感染率达7.03%,为部位感染之首。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抗生素围手术期使用者感染率低于持续用药者;另外,手术时间持续越长,感染率越高。结论: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加强切口感染率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臀筋膜挛缩症是指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态和步态,临床查体时在臀部注射部位即臀大肌外上1/4处可见一皮肤凹陷,可摸到与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硬而韧的束带。患者站立时双下肢轻度外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