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v2.1)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联合临床常用指标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515例经病理证实且行前列腺bp-MRI检查(T2WI+DWI)患者的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患者bp-MRIPI-RADSv2.1评分、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腺体积(PV)在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得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约登指数确定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最佳诊断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各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csPCa的效能,并通过Z检验加以比较。结果:515例患者,年龄47~93岁,平均70±8岁,其中csPCa116例,非csPCa399例(低危癌,即Gleason评分≤3+338例,非PCa36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I-RADSv2.1评分和上述临床指标在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v2.1评分(OR=7.015,95%CI=4.776,10.302)和PSAD(OR=5.545,95%CI=2.364,13.007)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当PI-RADSv2.1评分≥4、PSAD≥0.25μg/L·mL时约登指数最大,ROC曲线表明两者联合诊断csPCa的准确性高于bp-MRI和PSAD单独应用(AUC分别为0.939、0.887、0.77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Z=2.259、5.573,均P<0.05)。结论:基于PI-RADSv2.1的bp-MRI联合PSAD对csPCa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当PI-RADSv2.1评分≥4、PSAD≥0.25μg/L·mL时,两者联合显著提高对csPCa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T_2WI纹理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40例前列腺癌与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T_2WI图像;通过纹理分析方法测得MR-T_2WI图像前列腺病灶的熵、平均值、标准差、不均匀度、峰值和偏度等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增生组间各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确定各定量参数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阈值和诊断效能。运用Z检验比较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结果纹理分析定量参数中熵、平均值、标准差、不均匀度和峰值五个参数在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增生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值鉴别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增生组的AUC值为0.804,当阈值为94.34时,其诊断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77.0%,其效能最高,均高于其他定量参数。结论 MR-T_2WI纹理分析的部分定量参数有助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纹理分析有助于提升MR-T_2W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前列腺癌区与非癌区不同b值组合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的扫描时间和相关定量参数,筛选前列腺IVIM-DWI的最佳b值组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常规MRI和IVIM-DWI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4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前列腺癌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4例。IVIM-DWI检查采用8个b值(0、10、20、50、100、200、500、1000s/mm2),设置4组不同的b值组合,A组:b值分别为0、10、100、200、1000s/mm2;B组:b值分别为0、10、 50、100、200、1000s/mm2;C组:b值分别为0、10、20、50、100、200、1000s/mm2;D组:b值分别为0、10、20、50、100、200、500、1000s/mm2。在前列腺癌区、移形带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分别设置ROI,测量各组的IVIM-DWI定量参数(D值、f值和D*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前列腺癌区、移形带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测得的各定量参数间的差异。结果:四组前列腺癌区的D值均低于非癌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移形带非癌区D值低于外周带非癌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四组的f值和D*值在前列腺癌区、移形带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的扫描时间最短(为3分18秒),较D组(5分42秒)减少了42%。结论:A组设置的b值数量最少(5个),扫描时间最短,推荐在临床3.0T前列腺IVIM-DWI扫描中使用;在各组测得的IVIM定量参数中,仅D值可用于前列腺癌区与非癌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5 T MRI常用检查序列:常规T2WI、DWI、动态增强扫描(DCE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由2名研究者分析23例FLLs患者肝脏T2WI、DWI和DCEI图像,按Couinaud八段分法分别记录所有检出的病灶并测量其直径,将结果与"标准诊断"对照,计算单独应用T2WI、DWI和DCEI,以及DCEI联合DWI四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对所有检出的病灶按5分法对其良恶性进行评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和SA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WI、DWI、DCEI三种方法检出率两两比较,DWI序列对直径≤5 mm病灶检出率较T2WI低(P=0.004),其余三种检查方法的各项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CEI联合DWI的各项检出率均为100%,总检出率均较T2WI、DWI和DCEI序列单独应用时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对良性病灶和直径≤5 mm病灶的检出率较DW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CEI联合DWI的Az值(0.982)最大,与DCE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与DWI、T2W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9)。结论单独运用DWI或DCEI序列相对于常规T2WI,并不能提高MRI对FLLs的检出率。DCEI联合DWI序列相对于单独应用T2WI、DWI或DCEI序列能提高MRI对FLLs的总检出率。DCEI联合DWI相对于DWI序列能提高良性病灶和直径≤5 mm病灶的检出率,提高了MRI对FLLs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MRI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侵袭性评估中有重要作用,而DWI是应用最广泛的MRI功能成像序列之一。现将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评价胆道系统完整状态下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胆总管最小转角(以下用胆总管转角表示)大小的关系。方法分析256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含MRCP)资料,分为结石组(仅胆总管有结石)和无结石组(胆道系统无结石)两组,以及“转角≤125°、125°〈转角≤145°、转角〉145°三水平,比较两组胆总管转角的大小及不同水平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分析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胆总管转角的关系。结果结石组的胆总管转角较小(双尾P〈0.05);仅“转角≤125°’与“转角〉145°’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双尾P〈0.05/3),“转角≤125°’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较高。结论在胆道系统完整状态下,较小的胆总管转角(≤125°)可以促进胆总管结石的发生;MRCP在胆总管评价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氢质子MR波谱成像(3D 1HMRSI)对前列腺移行带癌的检出价值,并评估3D 1HMRSI判断移行带癌侵袭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常规MR成像疑诊为移行带癌患者的3D' HMRSI资料.参照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记录移行带癌和前列腺增生体素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 Cho+ Cre)/Cit]比值.采用独立大样本t(’)检验比较移行带癌组和增生组(Cho+Cre)/Cit比值,应用ROC分析评估(Cho+ Cre)/Cit比值对移行带癌的诊断效能.根据Gleason评分将移行带癌分为低危(Gleason评分<7分)、中危(Gleason评分=7分)和高危(Gleason评分>7分)3个组,将3个组移行带癌的( Cho+ Cre)/Cit比值进行秩和检验.采用秩相关分析(Cho+ Cre)/Cit比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5例为移行带癌,35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获取移行带癌体素177个,160个体素3D1HMRSI表现为Cho峰与Cit峰倒置,(Cho+ Cre)/Cit比值增高.前列腺增生体素517个,大多数谱线形态类似正常外周带.移行带癌组与增生组( Cho+ Cre)/Cit比值分别为2.17±1.29和0.77±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P<0.01).(Cho+ Cre)/Cit比值用于诊断移行带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P<0.01),当(Cho+ Cre)/Cit比值取1.08为诊断临界值时,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4.2%,准确度为93.8%.低、中、高危组移行带癌的体素数分别为57、64和56个,( Cho+ Cre)/Cit比值分别为1.43(1.16 ~1.87)、1.66(1.43~2.36)和2.32(1.86 ~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82,P<0.01).(Cho+ Cre)/Cit比值随着Gleason评分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 =0.555,P<0.01).结论 3D 1HMRSI有助于移行带癌的早期检出,(Cho+ Cre)/Cit比值能鉴别移行带癌和增生组织,是有价值的评估移行带癌侵袭性的影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和4种简化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评分方式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例有病理诊断结果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运用Cohen's Kappa检验评估2名医师采用5种评分方式(方式1为mp-MRI,方式2~5为bp-MRI)诊断结果间的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囊性占位性病变的MRI特征。方法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55例CPA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表现,其中听神经鞘瘤24例,表皮样囊肿13例,蛛网膜囊肿11例,脑膜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舌咽神经鞘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结果各种病变均有其MRI特征性表现,如听神经瘤"喇叭征"、三叉神经鞘瘤"哑铃征"、脑膜瘤"脑膜尾征"、表皮样囊肿DWI高信号等。结论根据解剖部位及MRI信号特点,MRI可对CPA区常见囊性占位性病变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央腺前列腺癌灶和膀胱内尿液表观扩散系数比值(rADC)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评价ADC值在中央腺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使用1.5 T MR扫描仪对69例经根治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取0和800 s/mm2,分别测量中央腺癌灶和膀胱内尿液相对ADC值,计算中央腺前列腺癌的rADC;根据病理结果将中央腺前列腺癌分为Gleason 3+3,3+4,4+3,≥4+4四组,将各组中央腺前列腺癌rADC与Gleason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中央腺前列腺癌rADC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将中央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与Gleason评分≥8两组之间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判断低中危组与高危组诊断界值点。结果中央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3+3组与其余各组间r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4+3、≥4+4各组间r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腺前列腺癌rADC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8,P<0.01;),Gleason评分越高,rADC越小。以rADC值0.225作为阈值,鉴别低中危组与高危组中央腺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5%。结论中央腺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中央腺前列腺癌临床危险度的分级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