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余胜全 《人民军医》2007,50(10):637-637,F0003
66481部队医院是集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卫勤保障、心理咨询、计划生育指导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该医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新军事变革、军事斗争准备和为兵服务的总要求,按照“政治建院,科学兴院,以德治院,严格管院”的指导思想和“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置管持续化疗灌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4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予以双侧髂内动脉置管持续化疗灌注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置管成功率达到100%,10例减瘤成功后实施手术切除,30例手术切除、4例二次手术切除后均采取介入治疗,未出现复发现象,2例灌注后发生下肢神经损伤。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置管持续化疗灌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可以明显减小肿块,减瘤效果显著,对手术切除肿瘤具有促进作用,有效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增加肿瘤术后化疗效果,临床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原因及治疗新方法。方法对2000~2007年48例剖宫产术后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感染、宫腔感染及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蜕膜残留、子宫肌层出血、子宫切口溃疡或形成慢性窦道。治疗方法:采用髂内动脉栓塞术,B—Lynch缝线术,盆腔动脉结扎术,子宫切除术,全部患者抢救成功。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B—Lynch缝线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可避免子宫切除,是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及首选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产后出血原因,出血量和出血速度而定。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患者 RAS 同源基 因家族成员 A(RhoA)、Rho 激酶Ⅰ(ROCK Ⅰ)、Rho 激酶Ⅱ(ROCK Ⅱ)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至 2021 年 3 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60 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30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缩宫素,对照组采取卡前列甲酯栓治疗,观察组采取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治疗前后蛋白水平、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 产后 2 h、24 h 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RhoA、ROCK Ⅰ、ROCK Ⅱ 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 RhoA、ROCK Ⅰ与 ROCK 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B 型利钠肽 (BNP)、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 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提高 RhoA、ROCK Ⅰ、ROCK Ⅱ蛋白水平, 降低血清 BNP、FIB、D–D 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P-9中阳性和强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而TIMP-1阳性率变化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组织中MMP-9表达下降,引发胎盘局部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妊娠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4例妊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例,年龄32~42岁,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1例行剖宫产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1例行PCI后足月剖宫产手术.结论 孕期和产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临床高度可疑急性心肌梗死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用10号真丝线段及聚乙烯醇(PVA)颗粒超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其中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10例,单侧2例,4例用10号真丝线段栓塞,8例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4~16个月,8例用聚乙烯醇栓塞,6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明显改善;4例用10号真丝线段栓塞,其中3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有所改善。B超示瘤体缩小40%~90%。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1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经导管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共14例,其中肾癌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肾盂脂肪瘤1例,均为术前肾动脉栓塞.手术证实栓塞效果良好,利于手术剥离和切除,术中出血少.笔者认为肾切除前2~3天内行栓塞术较有利.同时对栓塞剂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栓塞前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为肾切除及栓塞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