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85年,Parisien与Vangsness[1]首先开始将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距下关节.近年来,以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有报道,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结核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2-4].距下关节结核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多数病例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对于晚期距下关节结核,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开放清理与融合手术,但是这些手术的创伤大、清理不彻底、并发症发生率高、融合率低.我们在总结关节镜技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经验的基础上[5,6],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下脱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小切口改良Bristow手术和关节镜下带线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治疗肩关节习惯性前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8年1月对20例习惯性肩关节前下脱位患者根据其经济状况进行分组,11例采用小切口改良Bristow手术,为小切13组;9例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垂直褥式缝合修复Bankart损伤,为关节镜组.回顾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Rowe肩关节功能修正评分;观察两组的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小切口组平均为45 min,关节镜组平均为51min.术后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小切口组为80~95分,关节镜组为75~94分.小切口组11例患者术后获6~48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关节镜组9例患者术后获18~3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两组结果全为优,优良率为100%,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牛.结论 小切口改良Bristow手术与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手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别,均较满意,且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前者手术易于临床普及.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镜"序贯五入路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序贯五入路法"在肘关节损伤和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期间收治53例肘关节镜手术患者,包括肘关节强直24例,骨折15例,肘关节游离体7例,桡骨小头脱位2例,关节结核8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骨化性肌炎5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例,滑膜软骨瘤1例.手术入路采用"序贯五入路法",由肘后"软点"建立第一入路后,关节镜监视下于前外侧建立第二入路,通过第二入路绕过冠突由内向外建立第三入路.再在肘后肱三头肌腱两侧建立后外侧人路和后内侧人路,作为第四、五入路.按顺序探查肘关节腔,并进行相应处理.其中3例转为切开手术.术后采取无痛性康复训练,对手术前、后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46例患者术后获6~34个月(平均11.65个月)随访,Mayo评分:术前45~85分,平均(66.8±11.5)分,良14例,可21例,差11例;术后55~100分,平均(84.5~10.5)分,优16例,良21例,可8例,差1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症状,其中尺神经深支和桡神经深支各1例,3个月后恢复.结论 采用"序贯五入路法"肘关节镜下显露满意、视野清晰,手术效果好;手术入路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在肘关节镜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 2010年10月,12例单侧严重踝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 III级)接受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男7例, 女5例; 年龄25~71岁, 平均 42.0岁。病程 1~21年,平均 7.3年。类风湿关节炎 2例,创伤性关节炎 8例,骨关节炎2例。取踝关节前正中入路,暴露踝关节腔, 完整去除胫距关节软骨面, 暴露软骨下骨。从后上向前下经皮穿针,以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胫距关节。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 X线片观察踝关节骨性融合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6耀55个月,平均 21.5个月。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2.8±8.6)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66.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5,P=0.012); 末次随访(72.3±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5,P= 0.006)。 X线片证实全部病例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 9耀21周,平均 13.5周。无感染,无局部皮肤坏死,无螺钉松动、退钉及断钉。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创伤小,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严重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45.6岁.均为单纯距下关节病变,经保守治疗、疼痛控制无效,选择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临床随访,同时,采用X线摄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6~48个月).12例患者AOFAS术前评分(54.67±5.28)分(43~61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89.17±3.56)分(78~95分),优良率为93%.术后X线片显示,11例距下关节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4周(9~15周).1例出现骨不连,行走后外踝下方疼痛,给予石膏靴固定制动3个月后复查X线片,距下关节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循环牵伸强度对体外人肌腱细胞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4~6代人肌腱细胞在0.5 Hz、4h条件下施加不同牵伸强度(4%、8%、12%),未牵伸组设为对照组。静置4h后,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胞浆性PLA2(cytosolic PLA.2,cPLA2)、COX1、COX2的表达,ELISA测定分泌性PLA2 (secretory PLA2,sPLA2)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4%、8%、12%牵伸组cPLA2、COX1、COX2基因表达随牵伸强度增加呈递增趋势,4%牵伸组cPLA2、COX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和12%牵伸组cPLA2及COX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12%牵伸组COX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牵伸强度增加而逐渐增加。sPLA2在4%牵伸组分泌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和12%牵伸组增加明显(P<0.01)。 结论 体外人肌腱细胞PLA2、COX1、COX2的表达与牵伸强度呈正相关,PLA2/COX调节系统可能成为防治肌腱病的新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1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接受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手术治疗,年龄16~42岁,平均27.6岁.术前病程4~32个月,平均10.3个月.术后定期行双侧踝关节对比稳定检查、应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并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12~37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88.3分(72~96分),其中优6例(55%),良4例(36%),一般1例(9%).术后复查MRI证实重建韧带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ECRB)、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communis,EDC)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ECRB及EDC治疗单侧顽固性网球肘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6~57岁,平均45.4岁。优势肘8例,非优势肘2例;重体力劳动者4例,普通工作者6例。病程8~24个月,平均12.3个月。患者均有肱骨外上髁部疼痛,局部肿胀压痛,Mill征(+)。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30°,平均11.3°;屈曲120~145°,平均132.5°。MRI提示均为肱骨外髁炎。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关节液外漏及肘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7例随访12个月及以上者均未复发。重体力劳动者术后(3.75±0.95)个月恢复原工作,与普通工作者(2.91±0.2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5,P=0.180)。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Mayo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优势侧及非优势侧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末次随访时与非手术侧握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10°,平均—1.5°;屈曲140~160°,平均150.5°。结论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ECRB及EDC治疗顽固性网球肘,能有效防止前臂伸肌力量潜在丢失,且创伤小,疼痛缓解显著,握力恢复接近正常,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下脱位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肩关节复发性前下脱位11例.取肩关节前方约3~5 mm切口,采用"移动窗"技术,暴露喙突并予以截骨,通过肩袖间隙将喙突连带肱二头肌短头固定于肩胛颈前下方.11例术后采用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进行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5.8个月(6~48个月).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45 min(40~65 min).术后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80~95分,结果伞为优,成功率100%.随访期间无复发与并发症. 结论 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较传统Bristow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