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7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3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15例和淋巴血管浸润阴性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检查,比较两组间瘤体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与阴性组瘤体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瘤体平均ADC值取临界值0.851×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3.3%,曲线下面积为0.854;瘤体最小ADC值取临界值0.750×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66.7%,曲线下面积为0.822。对平均ADC值与最小ADC值的曲线下面积进行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在诊断直肠癌神经脉管侵犯中的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39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脉管和/或神经受侵,15例)和对照组(无脉管和/或神经受侵,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T MRI常规序列、DWI及DCE-MRI检查,比较两组间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及DCE-MRI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信号增强比(SER)、平均强化时间(MTE)、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增强线性斜率(MSI)]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瘤体的ADC值、eADC值、P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SER、MTE、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瘤体ADC取临界值0.918×10-3mm2/s、eADC取临界值0.403mm2/s、PEI取临界值1363.80时,诊断神经脉管受侵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9.17%、80.0%和79.17%、53.33%和95.8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63和0.733。结论:DWI的ADC值和eADC值以及DCE-MEI半定量参数中的PEI对术前评估神经脉管是否受侵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AVM患者,均先行常规MRI检查,接着进行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结果脑AVM SD 3D-CE-MRA表现:有10例患者明确显示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6例,联合供血4例,单支静脉引流7例,多支静脉引流3例。1例3D CE-MRA显示正常。结论联合应用SD 3D CE-MRA和常规MRI检查,对脑AVM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单管法与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儿头位异常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病例号的先后顺序将该院收治的440例行经阴道试产的胎儿头位异常初产妇分为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组(A组)和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组(B组),每组各22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B组中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14、6.003,均P〈0.05);两组产妇宫口开大程度、第三产程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92、0.112,均P〉0.05)。B组胎位转复分娩率、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均明显低于A组,第二产程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21、5.558、10.394、15.337、13.007,均P〈0.05)。B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和产程停滞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91、6.667,均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娩出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92、0.290、0.331,均P〉0.05)。结论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用于胎头位置异常初产妇的分娩结局优于单管法,值得在产科分娩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8岁。因"双下肢麻木伴无力渐加重4个月"入院,20年前有过腰背部外伤史。体检: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上肢肌力Ⅴ级;腹软,脐以下平面感觉减退,膝腱反射及腹壁反射少减弱,其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T_2~*WI(以下称T_2~*-GETI3D)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FA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磁共振T_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及T_2~*-GETI3D序列进行双髋关节扫描,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以上3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软骨损伤显示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序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显示T_2~*-GETI3D及PDWI序列图像质量评分[(2.26±0.81)分、(2.01±0.77)分]均高于T_1WI序列[(1.46±0.56)分,P<0.001及P=0.001)],其中T_2~*-GETI3D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对软骨损伤的结果显示,T_1WI阳性11例(26.19%),阴性31例(73.81%);PDWI阳性24例(57.14%),阴性18例(42.86%);T_2~*-GETI3D阳性27例(64.28%),阴性15例(35.72%)。T_2~*-GETI3D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阳性率最高(P<0.01)。结论 3种成像序列中,T_2~*-GETI3D序列图像质量好,对FAI软骨损伤的显示率较高,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T2*WI(以下称T2*-GETI3D)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FA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磁共振T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及T2*-GETI3D序列进行双髋关节扫描,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以上3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软骨损伤显示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序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显示T2*-GETI3D及PDWI序列图像质量评分[(2.26±0.81)分、(2.01±0.77)分]均高于T1WI序列[(1.46±0.56)分,P<0.001及P=0.001)],其中T2*-GETI3D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对软骨损伤的结果显示,T1WI阳性11例(26.19%),阴性31例(73.81%);PDWI阳性24例(57.14%),阴性18例(42.86%);T2*-GETI3D阳性27例(64.28%),阴性15例(35.72%)。T2*-GETI3D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阳性率最高(P<0.01)。结论 3种成像序列中,T2*-GETI3D序列图像质量好,对FAI软骨损伤的显示率较高,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加压法1.5T MR上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中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1.5T MR行腹主动脉至下肢动脉3D CE-MRA,A、B、C组使用钆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25mmol/kg、0.20mmol/kg和0.15mmol/kg,比较三组患者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图像质量,计算并比较原始增强图像腹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三组的MIP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盆腔动脉段图像质量A组和B组优于C组,膝以上动脉段A组和C组优于B组,膝以下动脉段图像质量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腿静脉污染程度C组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腹主动脉SI、SNR、CNR及股动脉SNR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股动脉SI和腘动脉SI、SNR、CNR均低于B组和A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C组和B组股动脉CNR水平低于A组(P0.05),但C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T MR行下肢动脉3D CE-MRA,使用0.15mmol/kg钆对比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虽是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金标准,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术前准确评估ALN是否转移对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通过提取肉眼无法观察的高通量特征来预测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其中在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潜能。本文就基于超声、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