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 的效果。方法:对9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达注射胶原酶,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 ̄2年,其中30例行CT复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 ̄2年,优良率为95.6%,29例CT随访突出物 部分缩小或消失(96.7%),本组无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共  相似文献   
2.
精确化学溶核术的疗效与术后CT影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确化学溶核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溶核后突出物的CT影像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CT引导下穿刺突出物,注射1200 U胶原酶进行化学溶核,分别在术后1,2,3,6,9,12月或更长时间复查CT,监测突出物变化情况,并在术后1年时评价其疗效。结果溶核后椎间盘突出物首先为密度减低,然后逐步缩小或消失。132例(86.3%)表现为突出物缩小50%以上或消失的时间在术后1~3个月,6个月以后突出物形态已经比较固定。术后1年时评估疗效,优良率92.8%,疗效差7.2%。结论精确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和有效的,对非包容性突出病例的疗效好于包容性突出者。椎间盘突出物在精确化学溶核术后1~3月明显缩小或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导引下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欠佳的原因及机理。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5月采用CT导引下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9例,在随访190病例中,10例是3个月后复查疗效欠佳,1例2周后行手术治疗。共11例根据疗效评定均判定疗效欠佳,分类对比分析其疗效欠佳的原因和机理。结果11例中,突出伴钙化3例,疗效欠佳原因为患者的症状由钙化部分压迫神经引起;突出大于1cm伴足下垂1例,因症状反应加重行手术治疗;2个或以上椎间盘突出2例,患者产生较明显腰椎不稳情况;手术后2例,原因为手术后并发症压迫神经引起;单纯性单一椎间盘突出1例,可能与少见的原因或个体差异有关;并发椎间盘炎2例,与CT引导下突出物内注射药物和空气造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有关。结论对于突出大于1cm伴足下垂者为胶原酶溶解术的禁忌证。腰椎间盘突出伴髓核钙化、2个或以上椎间盘突出及手术后者,应具体分析患者情况,胶原酶溶解术应慎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通过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L5-S1)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简称后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0例经CT检查,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后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57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5%,18例3个月后经CT复查有17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4.4%。【结论】CT引导注射胶原酶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CT导引下封闭治疗腰椎小关节病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伟锋  许国增  曾颖 《四川医学》2000,21(4):315-316
我院自 1996年 2月至 1999年 3月对 84例患腰椎小关节病的患者作 CT导引下椎小关节封闭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4例中 ,男 52例 ,女 32例 ,年龄 30~71岁 ,平均年龄 51岁 ,单节段患椎小关节病为 6 1例 ,两节段的为 19例 ,三节段以上为 4例。其临床特点为 :1腰痛常放射至臀及大腿 ;2变换体位及姿势可缓解疼痛 ;3小关节区深部压痛 ;4腰过伸时疼痛加重 ;5下肢痛无明确节段性。CT表现 80例 ,10 1个节段可见小关节突增生肥大伴骨赘形成 32例 ,4 2个节段表现为关节间隙缩窄或消失 8例 ,11个节段关节两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抗血管生成活性的角度 ,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 ,研究Z2 4的体内抑瘤活性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Z2 4作用 72h时对人肝癌细胞系BEL 74 0 2及正常人胚肺二倍体细胞 2BS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从浓度 抑制率曲线求出IC50 ;台盼蓝拒染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Z2 4作用 72h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生长抑制作用 ,从浓度 抑制率曲线求出IC50 ;小鼠S180 ,H2 2和裸小鼠皮下移植性人肝癌BEL 74 0 2模型研究Z2 4的体内抑瘤作用。鸡胚尿囊膜 (CAM )血管生成模型检测Z2 4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结果 MTT法测得Z2 4对BEL 74 0 2生长抑制作用的IC50 为 10 6 μmol·L- 1,对 2BS生长抑制作用的IC50 为 116 μmol·L- 1。台盼蓝拒染计数法测得Z2 4对HUVEC生长抑制作用的IC50 为 6 .4 4μmol·L- 1。Z2 4可明显抑制鸡CAM新生血管的形成Z2 4 10 0mg·kg- 1可使S180 ,H2 2和裸小鼠人肝癌BEL 74 0 2模型的肿瘤重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 5 2 .5 %(n =10 ,P <0 .0 1) ,4 1.5 % (n =10 ,P <0 .0 1)和5 3.4 % (n =6 ,P <0 .0 1)。Z2 4可显著抑制CAM的血管生成。结论 Z2 4对多种肿瘤动物模型均具有显著的体内抑瘤活性 ,对血管内皮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并明显抑制CAM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联合注射胶原酶于腰椎间盘突出物表面和突出物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和疗效。方法 对155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物表面和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L3-4、L4-5采用经椎间孔进针法,L5-S1多采用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达硬膜外进针法。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100%,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146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4.2%。随访期间34例进行CT复查,其中32例可见原腰椎间盘突出物变小或消失,疗效均为优、良。2例无变化,疗效为差。2例并发椎间盘炎,经抗炎治疗治愈。结论 CT导引联合注射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MPR重建神经根受累分级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我们对178例MSCT扫描单一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人年龄16-78岁,平均38岁,男96,女82。在L3/4 14例,L4/5 96例,L5/S1 68例。结果按照Pfirrmann的腰神经根受累分级标准进行评估,Pfirrmann 0级74例,Pfirrmann 1级32例,Pfirrmann 2级20例,Pfirrmann 3级5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MPR重建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累及神经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取12具成人尸体的颈椎作为标本,于C4~C5处切断,造成颈椎不稳定模型.对标本依次行非内固定、侧块螺钉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种方式.然后进行柔韧性以及左右旋转扭矩和刚度测试,评价两种内固定术的稳定性效果.结果 在三维运动范围方面,侧块螺钉内固定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运动范围有不同程度减小(P<0.05);侧块螺钉左右旋转的刚度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强(P<0.05).结论 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下颈椎不稳采用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0月~1998年3月我们对6例肺脓肿患者行CT导引下肺脓肿抽吸引流,并予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7~63岁。脓肿位于右肺下叶4例,右上叶1例,左肺下叶1例。直径35~11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