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某综合医院近四年放射诊断检查频次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放射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2年门急诊、住院人数和放射诊断检查信息。使用数据透视表对各种影像设备的检查频次和占比进行统计,并计算各检查项目频次及其占比。统计放射诊断检查的阳性率、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对放射检查人次数与门急诊、住院人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019—2022年放射诊断检查每年的频次分别为 307 306、 245 418、317 250、325 625人次,累计1 195 599人次;其中CT、X射线摄影、床旁X射线摄影、骨密度、消化道造影、乳腺X射线摄影的占比分别为59.74%、38.04%、1.39%、0.42%、0.21%、0.19%。各年度中,CT在所有放射诊断检查中的占比依次为49.58%、63.40%、60.40%、65.20%。急诊CT和急诊胸部CT检查频次与急诊就诊人次数具有相关性(r=0.63、0.61,P<0.05),非急诊CT检查频次与门诊、住院人次数有相关性(r=0.61、0.66,P<0.05)。CT检查阳性率除2021年最低为79.95%外均高于80%。结论 放射检查尤其是CT检查显著增加,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应重视CT检查正当性的判断。及时统计分析放射检查信息,可为放射检查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在使用不同扫描模式、探测器宽度以及不同探测器位置时对影像高、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 在固定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情况下对Catphan600模体的高、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进行扫描。逐层扫描模式时, 分别选择40、80、160 mm探测器宽度, 用探测器的足侧边缘、中心和两圈扫描的相邻区域对分辨力模块进行成像。螺旋扫描模式时, 探测器宽度/螺距组合分别为40 mm/0.516、40 mm/0.984、80 mm/0.508、80 mm/0.992 4组, 对位于扫描野的足侧边缘和中心的分辨力模块进行成像。由2名医生读取模体图像, 评估高、低对比度分辨力。结果逐层扫描模式下探测器宽度为80、160 mm时两圈扫描相邻区域, 以及螺旋扫描螺距为0.5时, 所得影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为8 LP/cm, 其余各探测器组合时均为7 LP/cm。逐层扫描时80、160 mm探测器足侧边缘区域所得影像1%低对比度可分辨直径为3 mm, 其余条件时可分辨直径为2 mm。螺旋扫描模式40 mm探测器宽度、螺距0.516时所得影像1%低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扫描中,不同扫描模式对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 利用头颈部仿真模体和双源CT,分别使用固定扫描条件120 kV和200 mAs,以及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 Dose 4D)、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和部分角度扫描模式(X-CARE)的组合进行成像,分别为120 kV+200 mAs、120 kV+200 mAs+X-CARE、CARE Dose 4D+120 kV、CARE Dose 4D+120 kV+X-CARE、CARE Dose 4D+CARE kV、CARE Dose 4D+CARE kV+X-CARE 6种扫描模式。每次扫描均使用两片热释光剂量片(TLD)分别测量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剂量,两片TLD所测数值取均值。记录以上各种扫描时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眼晶状体层面和甲状腺层面影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120 kV+200 mAs扫描时,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分别为19.8和26.0 mGy,使用120 kV+200 mAs+X-CARE可降低剂量至13.3和22.2 mGy;与CARE Dose 4D+120 kV相比,CARE Dose 4D+CARE kV可使CTDIvol由13.1降至10.1 mGy,眼晶状体剂量和甲状腺剂量由20.8和23.7 mGy分别降至16.6和19.9 mGy,而使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时,器官剂量又进一步分别降至6.3和11.0 mGy,但影像质量显著降低;与CARE Dose 4D+120 kV相比,使用CARE Dose 4D+120 kV+X-CARE,眼晶状体和甲状腺剂量分别由20.8和23.7 mGy降至9.6和15.1 mGy,同时CTDIvol由13.1 mGy降至9.3 mGy。使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时,CTDIvol和器官剂量降至最低,但头颅和颈部CNR也降至最低。结论 颅脑扫描时CARE Dose 4D+120 kV+X-CARE模式、颈部扫描时CARE Dose 4D+CARE kV模式在保持影像质量较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当对影像质量要求不高时可选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模式,从而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胸部的数字化X线摄影(DR)以优良的图像质量、优化的工作流程、较大的曝光动态范围~([1]),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然而,DR摄影也存在一定的辐射损害,特别是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胸部摄影时婴幼儿腺体对X线尤为敏感~([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扫描中表浅器官剂量测量值和图像噪声的不确定性。方法 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离体头颅标本分别行逐层和螺旋两种模式20次重复扫描。取GE Revolution CT和Philips Brilliance iCT准直宽度80 mm,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准直宽度40 mm,螺距均为1,对胸部模体进行45次重复扫描。以上扫描中各序列均保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不变。用剂量计测量头颅标本右眼晶状体位置和胸部模体右乳腺中心位置剂量,剂量计传感器位置保持不变。重组传感器中心所在层面的5 mm层厚肺/软组织算法横断面图像,测量空气区CT值的标准偏差(图像噪声)。分别计算扫描3、5、10、20、30、45次剂量测量值及CT值标准偏差的平均值(Av)、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和相对极差(RR)。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CT值标准偏差与剂量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头颅标本逐层扫描时剂量测量值几乎不变,螺旋扫描时测量值变化较大,20次测量RR达到10.67%。3台CT扫描仪重复扫描45次的剂量测量值RR分别达到43.83%、25.31%、14.32%。肺/软组织算法图像空气区CT值标准偏差变化幅度亦较大,但差异与剂量测量值不完全相关。结论 逐层扫描模式时,表浅器官剂量测量值稳定。螺旋扫描时,表浅器官剂量测量值和图像噪声均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