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寻求慢性上颌窦炎的较为客观的手术治疗适应证,曾有人提出以窦口粘膜病理学改变作为客观依据。为了找出更为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曾采用自制的测压仪对上颌窦自然口的阻力与粘膜病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术显微镜下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治疗33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报告其手术方法及疗效,并与同期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柯陆二氏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手术疗效明显优于柯陆二氏手术。  相似文献   
3.
4.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鼻内突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为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解剖、病理和影像学的研究.基于对鼻腔、鼻窦生理及病理学的新的认识,Naumann等人提出了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这一解剖概念,并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显微解剖及影像学研究对于鼻窦炎的病因、病理及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术前的鼻窦CT扫描,已成为指导手术,预防并发症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1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又称中鼻道-前筛复合体,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额隐窝、中鼻甲及其基板、中鼻道、前组和中组筛窦、额窦开口、上额窦开口以及鼻囟门等一系列结构.窦口鼻道复合体是侧重于鼻窦功能而命名的一个解剖名称,并没有明确的解剖边界和形态-实质上它是介于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包含了前组副鼻窦(上颌窦、额窦、前筛窦)开口及其向鼻腔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窦口的形态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指导鼻内窥镜下功能性上颌窦手术。方法:对60个头部标本(男34,女26)120侧进行了上颌窦口及其毗邻结构的观察测量。结果:上颌窦鼻通道的鼻开口口径为平均3.8mm,上颌窦通道长度为5.6mm,鼻内开口到前鼻棘连线与鼻底平面夹角为45.2°,前鼻棘至鼻内开口的距离为37.0mm,下鼻甲前端至鼻内开口距离为19.5mm,中鼻甲前端至鼻内开口距离为14.6mm。结论:上颌窦窦口为管状通道,该处的病变可以导致窦腔炎症,可以进行内窥镜下窦口扩大术,术中应避免损伤眼眶及鼻泪管。  相似文献   
6.
喉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亚型)感染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亚型情况进行检测。结果:42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亚型感染阳性率64.29%(27/42),但HPV16,18感染与临床分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无关。结论:HPV16,18感染可能是人喉癌形成的触发因素,它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  相似文献   
7.
喉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检测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临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2例喉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62%(20/42)。其中声门上型组为40.00%(4/10),声门型组为57.89%(11/19),声门下型组为38.46%(5/13);细胞分化Ⅰ级组为75.00%(12/16),Ⅱ?Ⅲ级组为30.77%(8/26);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为20.00%(3/15),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为62.96%(17/27);临床Ⅰ期组为40.00%(8/20),Ⅱ?Ⅳ期组为54.54%(12/22)。结论:提示P16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肿瘤的转移情况有关,与临床分型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6例4~9岁因严重的声门下狭窄而需行气管切开术的患儿进行了观察。他们都因拔管困难,而做了声门下狭窄的矫治术,术后都成功地拔除了气管套管,并经2~9年随访,未再见狭窄复发。患儿  相似文献   
9.
10.
鼻息肉起源部位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起源部位,以探讨鼻息肉病因。方法:应用电动吸切器切除69例(112侧)鼻息肉的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112侧鼻息肉中起源于筛泡气房的15侧、鼻丘气房11例、钩突15侧、中鼻气房11侧、中鼻甲息肉样变19侧、上颌窦口7侧、额隐窝5侧、筛漏斗5侧、多源者24侧。结论:鼻息肉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畸形及炎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