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模拟定位治疗靶中心点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放射治疗靶区定位验证方法有多种 ,各有其优缺点 ,我院自 1 999年 2月引进 CT模拟定位 ,开展适形放疗以来 ,利用 CT模拟定位系统做治疗靶中心点的 CT验证 ,本方法具有图像清晰直观 ,治疗靶中心点的验证图像与治疗计划图像具有可比性 ,实施方便 ,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选取 2 0例定位病人 ,其中病变位于头颈部和位于胸腹部的各 1 0例。病人先完成 CT模拟定位的前期工作 ,即利用岛津 SCT- 680 0 TX螺旋 CT、Gammex1 0 0 0 A激光定位系统 ,在给病人摆好体位并在体表和体位固定器上做好定位标记后行 CT…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前一般都做大剂量的化疗和全身照射(TBI)治疗,以求达到根治或长期缓解的目的。TBI与常规放疗相比在照射方法及剂量学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我院自1990年开始了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至1996年12月已治疗29例,取得较好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技术的前期准备1.1.1 设计制作专用治疗床全身照射要求在一个射野内包罗病人的全部身躯,我们使用的VarianCL1800型直线加速器在常规治疗位100cm处最大射野是40cm×40cm,为此我们设计一专用治疗床,将治疗位延至38…  相似文献   
3.
全身γ刀治疗不能手术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全身γ刀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43例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国产全身γ刀治疗,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慢速CT定位扫描和三维治疗计划。PTV边缘总剂量50%剂量线50 Gy分10次2周完成(肺门肿大淋巴结40 Gy),中心最大剂量80~100 Gy,70 Gy覆盖GTV 90%以上。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结果治疗后3~6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为63%,总有效率为95%。1、2、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均为95%,1、2、3年总生存率Ⅰ期分别为100%、91%、91%、Ⅱ期分别为73%、64%、64%、Ⅰ Ⅱ期分别为88%、78%、78%。肺早晚期反应较轻,3级放射性肺炎仅1例。放射性食管反应在周围型肺癌中没有,中心型肺癌的9例中,1级8例,2级1例。结论我国独创的全身γ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好,而且放射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面罩固定不同标记法在重复摆位中的精度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 ,采用面罩固定可减少体位变动误差 ,提高摆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精度。但是 ,作者发现在用面罩固定时 ,用不同的面罩标记法对摆位精度有不同影响。本文通过用CT模拟定位系统测量头颈部体位固定面罩的 2种不同标记法在重复摆位中的误差 ,以确定提高头颈部重复摆位精度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CT模拟定位系统 [SCT6 80 0TX螺旋CT(SHIMAD ZU) ]、激光定位器 (GAMMEX)及Uni Frame头颈体位固定面罩 (MED TEC)。选择头颈部肿瘤患者 4例 ,其中脑瘤 2例 ,鼻咽癌 2例。1.2 两种…  相似文献   
5.
体部γ-刀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体部γ-刀治疗Ⅰ-Ⅱ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对2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我国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旋转式体部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体架和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CT定位和三维计划。照射剂量肿瘤边缘(50%剂量线)5Gy/次,5次/周,肿瘤局部总剂量40~50Gy。结果 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67.9%(19/28),部分缓解率(PR)32.1%(9/28),总有效率100%。28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放射反应较轻,急性放射性食道炎占25%(7/25),其中Ⅰ级占17.9%,Ⅱ级占7.1%;放射性肺炎多数较轻,Ⅰ级占25%(7/28),Ⅱ级占10.7%(3/28)。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2.3%、68.8%和82.1%、71.4%。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能为所有患者耐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其远期疗效和晚发性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6.
三维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维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评价其在放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螺旋CT,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和Focus 9200三维计划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形成放疗科专用的集影像诊断,图像传送,肿瘤定位和三维计划为一体的三维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分别对143例肿瘤病人进行CT模拟定位和治疗计划。结果:CT模拟定位和X线模拟定位一样可人定位到体表标记的全过程。利用CT进行定位,可为靶区的确定,复杂多野照射,适形调强放疗以及立体定向放疗提供更多的图象信息和更高的定位精度,使治疗中心和实际靶中心的重复误差<2mm。结论:CT模拟定位可用于大多数肿瘤病人的定位,是实现高精度放疗的必备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简称SRS)原理就是利用立体定向的方法确定颅内靶点,然后引导多束放射线汇聚于颅内靶点,使局部获得犬剂量照射,导致靶点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982年Colombo等首次将Varian 4MV直线加速器及其配套系统改制成SRS治疗装置并进行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从而为SRS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我们应用这一技术达一年之久,取得较好的疗效。根据我们的经验,在SRS治疗过程中颅内靶点的定位是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胸部放疗。胸部放疗采用根治性为目的的适形放疗(CRT)和/或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疗(γ-SBRT)。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不良反应标准(NCI-CTCAE3.0)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总生存(OS)和中位生存时间(MST)。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没有导致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接受胸部放疗计划的患者中位肿瘤靶区容积(GTV)是55 cm~3(范围,5~420 cm~3),GTV边缘中位剂量是70Gy(范围,42~70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BED)是105Gy(范围,60~119Gy)。EGFR-TKIs中位维持治疗时间是8.1个月(范围,1.9~29.0个月),EGFR-TKIs同步放疗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10.0个月(范围,1.1~38.3个月),胸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中位TTP为5.8个月(范围,1.2~18.6个月),中位PFS为7.8个月(95%的可信区间,1.7~13.9个月),MST为21.8个月(95%的可信区间,5.3~38.4个月),1年PFS为39%,1年、2年和3年的OS分别为41%、24%和24%。结论靶向药物同步放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晚期/转移性NSCL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电子线等中心弧形治疗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我科从1990年2月到6月采用此项技术治疗7例病人,现就有关技术问题加以介绍。 1.二三级准直块制备,电子线等中心弧形治疗要求三级准直系统.我院使用的Clinacl800型直线加速器具有弧形治疗功能,随机带有10×35cm~2(100cm SAD)一级准直器,二三级准直挡块要根据病人情况现  相似文献   
10.
使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进行放射治疗,一般需根据病人的实际设野现制挡铅模块,目前国内电子线挡铅模块的制作方法虽在主要步骤上差别不大,但在使用器具,具体方法上却各有不同。我院自1989年10月开始使用Varian Clinac 1800直线加速器以来,通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一套比较简单适用、精确的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定位取样 病人在定位机下划好皮肤设野后,保持体位不变,将一自制的托架装置(图1),一端固定于定位机的机头上,另一端是一个带有一30cm×30cm薄的有机玻璃板的托架,玻璃板与病人体表的距离可调,取样时把它调在实际治疗时挡铅模块与病人体表相对高度的位置上,在我们的机器上是5cm。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