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自从1963年美国Starzl率先施行首例肝移植至今,全世界已完成80 000例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ABO相容性肝移植,因此,人们熟悉的肝脏移植组织病理学包括急、慢性排斥在内的多种严重并发症,都是关于ABO相容性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tumors[1]浸润性导管癌,无其他特殊性Invasive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8500/3混合性癌Mixed type carcinoma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8022/3伴骨巨细胞的癌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icgiant cells8035/3伴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特征的癌Carcinoma with choriocarcinomatous features伴黑色素瘤形态的癌Carcinoma withmelanotic features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8520/3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8211/3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carcinoma8201/3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8510/3…  相似文献   
3.
肝脏非肿瘤性结节性病变组织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非肿瘤性结节性病变组织学分类胡锡琪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200032随着肝脏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理科医师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肝脏标本,从而发现一些以前被认为少见甚至罕见的肝脏非肿瘤性结节性病变。这些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曾有各种分类和命名,...  相似文献   
4.
刘红春  胡锡琪  王吉耀 《肝脏》2007,12(4):325-326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58岁.因肝功能异常2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半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不伴咳嗽、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无寒战,无皮下淤点淤斑、关节肿痛、皮疹.  相似文献   
5.
淋巴瘤样丘疹病C型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淋巴增生性疾病谱中,关于淋巴瘤样丘疹病和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文献报道较常见,而其中的界限性病变--淋巴瘤样丘疹病c型的报道则较少见,故本文介绍与探讨1例淋巴瘤样丘疹病C型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点以及免疫表型特征,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华山医院诊断的1例皮肤淋巴瘤样丘疹病 C型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全身反复发作的散发性红疹伴瘙痒,可自行缓慢消退.患者全身皮肤可见多发性丘疹样病变,病变严重处出现脓疱并破溃结黑痂.组织学上,表皮溃疡并脱失,真皮层见中等偏大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免疫表型CD30、CD3、TIA-1等呈阳性表达,ALK、CD20阴性.结论:皮肤淋巴瘤样丘疹病c型较少见,需与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病变等鉴别,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等以明确其性质.  相似文献   
6.
AIH-PBC重叠综合征: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国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病例报道增多,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不再认为是少见的疾病.PBC和AIH在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组织学表现方面有所不同而易于鉴别.然而,文献报道5%的AIH和19%的PBC患者存在疾病的相互重叠现象,即所谓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1]>.AIH-PBC重叠综合征是指在同一时间段或病程中具备PBC和AIH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组织学特征.目前临床对重叠综合征的研究不多,由于病例数的限制和存在明显异质性等,尚无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资料,对其诊断与治疗仍是临床的难点.本文报道我院确诊的6例PBC-AIH重叠综合征病例及分析,并就近年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复习,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并讨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3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8~95岁(平均60.4岁)。肿块大小0.8~5cm(平均2.04cm)。组织学形态包括:实性黏附型(15例)、腺泡型(10例)、实性乳头型(5例)、细胞黏液型(2例)、小细胞/雀麦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所有病例NSE和CK阳性表达,分别有34例(97.1%)和21例(60.0%)表达Synaptophysin和chromogranin A,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25.0%(5/20例),除1例因发生肺和骨转移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健在,随访时间2~76个月(平均32.1个月)。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少见的独立病种,病理形态复杂,其生物学行为特性还需大样本较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hereditarytyrosinemiatypeⅠ),又称肝肾型酪氨酸血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于肝、肾组织中酪氨酸代谢的终末酶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缺陷,导致酪氨酸代谢障碍所致。本病发病率约为1/100000,多数患儿起病于新生儿或小婴儿期,肝功能受累显著。少数晚发型患儿通常起病于1岁以后,以生长发育迟缓、进行性肝硬化和肾小管功能受损等为主要表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病例多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早;以肾性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晚发型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由于国内儿科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及受诊断技术的限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文报道起病于学龄前期,以肾性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由于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脏器,因此随着各种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逐年增多,已知超过600多种药物可引起DILI[1].由于肝穿刺是一种创伤性的诊断措施,标本来之不易,所以临床对病理诊断的期望值过高,被誉为“金标准”,然而DILI的病理学变化均为非特异性,可见“金标准”在DILI面前显得含金量不足.受慢性肝炎计分[2-3]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4]和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组评分[5]的启示,笔者自2000年起注意收集DILI的种种病理学变化资料[1,6-10];并对各病理变化逐一加以评分,形成DILI评分系统(pathological scoring system of DILI,DILI-PSS).自本文第一稿2010年发表于《肝脏》杂志[1]以来,受到广大肝病临床医师关注,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经综合后对第一稿作适当修正,希望在应用中再不断加以筛选调整,以期更客观地评估DILI病理因果关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本室建立的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A-ELISA),检测健康儿童组、慢性肝炎患儿组的血清转铁蛋白(Tf)含量,并与患儿肝穿刺标本病理变化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肝炎组血清Tf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Tf含量的降低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具有相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血清Tf下降程度比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