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100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其肺癌的大小、生长部位及其形成原因。结果 本组周围型肺癌CT特征性表现为:(1)分叶征86例(86%);(2)细短毛刺征82例(82%);锯齿征32例(32%);(3)血管集束征65例(65%);(4)空泡征42例(42%);(5)胸膜凹陷征63例(63%)。结论 在X线胸片及高分辨率螺旋CT检查的基础上,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DRB1、DQB1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在52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DRB1^#040x-DQB1^#0301、DRB1^#040x-DQB1^#040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307、0.0033。HLA-DRB1^#150x-DQB1^#0602单倍型频率明显降低,P值为0.0201。在38例皮肌炎组中,HLA-DRB1^#040x-DQB1^#0301、DRB1^#040x-DQB1^#0401、DRB1^#070x-DQB1^#0201、DRB1^#120x-DQB1^#0303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292、0.0015、0.0450、0.019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1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DRB1^#070x-DQB1^#030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P值为0.0141。结论: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尖吻蝮蛇毒中一种新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从尖吻蝮蛇毒中纯化得到一个具有凝血活性的组分.经Superdex 75 HR10/30预装柱检测,纯度达99.91%.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还原、非还原条件下分子量分别为59.25k、52.58k.该组分的凝血酶比活为41.5u/mg,精氨酸酯酶比活为14.29u/mg,但不激活血浆凝血因子ⅩⅢ.EDTA不能抑制其凝血活性,而苯甲磺酰氟则产生不可逆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新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层厚对MDCT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优扫描方案,为MDCT双低技术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搜集30例于笔者医院行MDCT常规增强检查、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测量其出血点CT值,计算平均值212.13±64.54HU。以此平均值为参考值配比碘溶液:6.4mgI/ml,120kV对应CT值:214.73±1.63HU。对消化道出血模型行MDCT扫描。常规组:120kV、300mAs、扫描层厚0.9mm;实验组:(A组:100kV、400mAs;B组:80kV、400mAs),扫描层厚1.0、1.5、2.0、2.5、3.0mm。对比剂浓度6.4mgI/ml。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比较常规组与实验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噪声、计算信噪比,并记录MDCT对模型模拟出血的检出情况,测量出血点CT值。结果 常规组DLP、ED与实验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mm图像噪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5、2.0mm图像信噪比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3.0m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mm对模型出血的检出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低剂量扫描诊断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可行,最优扫描参数为100kV、400mAs、1.5mm,其中扫描层厚2.0mm为最厚临界扫描层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对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TAO患者25例,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18~40岁,平均(31.0±6.2)岁。选取相同年龄段和屈光度范围的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方法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显然验光、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使用Ni 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结果 TAO患者调节幅度(+5.42±1.97 D)比对照组(+6.54±1.66 D)低(t=-2.88,P=0.005)。调节功能客观检查显示17例(68%)患者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1例(44%)调节不足,4例(16%)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2例(8%)调节紧张。结论 TAO可引起眼调节功能的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痰止咳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祛痰止咳合剂处方中的主要成分黄芩、甘草、陈皮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芩、甘草、陈皮药材的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液无干扰。结论:用薄层色谱法能有效地对祛痰止咳合荆进行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形红斑与HLA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清学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检测多形红斑患者HLAI类抗原和HLAⅡ类基因。结果 在30例多形红斑患者中,HLA-A30+31、B13抗原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30+31:Pc〈0.01,RR=6.64;B13:Pc〈10^-3,RR=7.88)。HLA-DQBI*04基因频率在多形红斑患者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DQBI*04:P  相似文献   
8.
寻常型天疱疮 (pemphigus vulgaris, PV)是一种大疱性皮肤病,发病的原因还不清楚,人类最基本遗传标志之一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认为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各国学者在对不同民族 PV患者的研究中,相继发现一些与 PV相关的 HLA-Ⅱ 类抗原 [1.2]。我们在 27例东北汉族 PV患者中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SSP)分型技术对 HLA-Ⅱ 类抗原 DQ的等位基因进行调查 ,探讨与 PV相关的 HLA-DQ等位基因。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患者组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住院 PV…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用健康Wistar大鼠56只,经口给予三氯化铬200和2000μg/kg测定其代谢动力学参数;8和24小时尿排泄速度和总清除率及肝、肾、脾、心脏铬的分析。结果经口染毒的三价铬体内代谢动力学为无滞后时间的一级吸收和一级清除的二室模型。200μg/kg组Ka=0.617811/h,T1/2beta=149.3969h,CL=0.23411ng/ml/h,T(pea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DAI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DAI的53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头外伤史。结果:DAI组各脑区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DTI可以直接反应轴索病理及形态改变,对DAI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