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15例小肠间质瘤中良性11例,恶性4例;病变部位:十二指肠2例,空肠9例,回肠4例;大小:<5 cm 9例,>5 cm 6例;生长方式:位于腔内3例,腔外4例,腔内外8例;形态:肿块呈圆形、类圆形10例(67%),不规则形5例(3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全部病例CD117、CD34均呈阳性,SMA、Desmin、S-100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结论 CT不仅可以反映肿块的大小、部位、肿瘤的内部结构等改变,还可反映恶性间质瘤淋巴结及肝脏转移情况。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提高CT对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5例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检查资料,重点讨论了CT检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方法和CT在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本组资料中,CT检查15个病人,发现22个病灶,7例为双侧,5例合并肾内和肾包膜下出血,CT诊断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准确性(80%)。结论:笔者认为采用合适的检查技术,多数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R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 12例患者共有24个RAML,多脂肪RAML14个病灶,少脂肪RAML8个病灶,很少脂肪RAML2个病灶。多脂肪RAML在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分,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40—120HU。少脂肪R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概率。很少或无脂肪RAML的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 在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的条件下,CT检查对双侧RAML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的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59例良性病变,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变,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变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变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变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病变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病变囊变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的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变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变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变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变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核磁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62例患者,并随机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各31例.使用x线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检查,使用核磁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检查,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的诊断之后,在常规组中,有8例患者漏诊,23例患者检查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在研究组中,有2例患者漏诊,29例患者检查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3.55%,明显要高于常规组的74.19%,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诊断,有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加大借鉴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盛二燕  彭卫军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72-1074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临床资料及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6例GS中3例(3/6)发生在胃体小弯侧,2例(2/6)位于胃底,1例(1/6)位于胃窦部;肿瘤最大径2.0~7.8 cm不等,且一半的肿瘤>5 cm;6例中有5例肿瘤...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对有完整资料的患者颈部甲状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的影像分析,有助于提高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检出率,减少误诊,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9例病理证实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层螺旋CT(MS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整理。结果 5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63个乳头状癌性灶。病灶包膜破损的有39个,占62%。镶嵌征有23个,占36%。钙化有18个,占29%,其中粗钙化(除砂砾样钙化外)有12个,占总钙化灶67%。结论甲状腺MSCT征象中,病灶包膜破损、镶嵌征、钙化(特别是大钙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双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eiomyolipoma,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肾脏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12例病人共有15个AML,根据肿瘤内脂肪成分可分为多、少、很少及无脂肪AML。本组多脂肪AML7个病灶,少脂肪6个病灶,很少脂肪2个病灶。多脂肪AML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份,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40~-120HU。少脂肪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机率。很少或无脂肪AML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CT检查对双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