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频域后处理数字胸片图像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输出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CT证实正常248名受检者的DR后前位胸片和30例有肺结节的DR后前位胸片,并应用Philips UNIQUE软件对其进行高频、低频处理。由2名10年以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结合CT图像阅读胸片,二人意见达成一致后,在数字化胸片上标记结节位置,保存标记结果并将其作为金标准。然后由CAD系统阅读后处理图像,由2名医师评价CAD系统在后处理图像上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区域和敏感度。结果 CAD系统在248例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上分别显示了715、585和286个可疑区域,平均每例检出的假阳性区域分别为2.88个、2.36个和1.15个,3组图像检测的假阳性区域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0例DR图像上共有38个金标准结节,CAD系统在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上分别检测到33、30、28个结节,其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6.84%、78.95%和73.6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0和0.618,3组图像之间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低频和常规图像模式对CAD系统检测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在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中检测的假阳性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肺结节检测敏感度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间于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盆腔附件肿块的71例女性病人,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人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检查后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工作站在肿块实性区和正常子宫外肌层设置兴趣区获取TIC,以子宫外肌层强化曲线为基准,对卵巢肿块实性区的TIC类型进行校正,分析曲线类型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间3种TIC类型差异。结果 71例病人中包括卵巢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26例,交界性肿瘤5例。上述3种肿瘤的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以Ⅰ型TIC为主(73.1%),恶性肿瘤以Ⅲ型TIC为主(77.5%)。MRI+TIC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单独常规MRI检查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动态增强MRI及其TIC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拟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造影剂注射部位,随机分为:左肘正中静脉组(20例)、右肘正中静脉组(49例)、右前臂贵要静脉组(23例)和右前臂头静脉桡侧组(23例)。观察各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经右侧肘正中静脉团注成功后冠状动脉显影效果高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肘正中静脉和右侧前臂贵要静脉团注成功后冠状动脉显影效果好,其次是右侧前臂头静脉桡侧。三组注射部位之间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右侧肘正中静脉为首选注射部位。其次是右侧前臂贵要静脉,再次可以考虑右侧前臂头静脉桡侧。  相似文献   
4.
数字体层图像后处理方法对检测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数字体层图像两种后处理方法(位移叠加法与滤波反投影法)对肺结节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经CT证实的50例肺部结节患者的数字体层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和位移叠加法进行后处理。由3名不同年资的放射诊断医师阅片并记录评分结果。102个CT证实的结节按直径分为3组:<5 mm、5~10 mm、>10 mm组;按密度分为实性密度组及毛玻璃密度组。对两种处理方法检出的肺结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位移叠加法检出肺结节52个,滤波反投影法检出8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直径<5 mm和5~10 mm组,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肺结节数均多于位移叠加法(P=0.001、0.005)。结节直径>10 mm时两种方法的检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在不同密度组中,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结节亦较多,与位移叠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滤波反投影法对检出直径≤10 mm的肺结节、实性结节和毛玻璃结节均优于位移叠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与MR胆胰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36例行常规腹部增强CT及MRCP检查,将CT门静脉期图像分薄至层厚0.625 mm后,对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腺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必要时加做曲面重建(CPR).根据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结果,比较MPR(和CPR)与MRCP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结果 MPR与MRCP对病变定位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22%、94.44%;定性诊断符合率MPR为83.33%,部分病例加做CPR后提高至88.89%,MRCP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0.56%.两者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符合率一致性中等(Kappa=0.471).结论 MSCT胰胆管三维成像与MRCP都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而MSCT胰胆管成像更利于临床解读.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卵巢甲状腺肿(SO)临床罕见,且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术前容易误诊。本研究分析SO的CT及MR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 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SO均为单侧发病,右侧6例,左侧4例;其中囊实性7例,囊性2例,实性1例;肿瘤最大径1.4~15.6cm,平均(7.7±3.9)cm。 ①CT表现:7例CT检查病变均表现包膜完整,2例伴钙化。5例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值79~145HU;1例囊性病变内含圆形高密度区,CT值65~98HU,增强后无强化;1例实性病变明显强化,CT值128HU。②MR表现:3例MR检查病变中,2例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未见强化;1例囊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变内见类圆形极低信号区。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定量CT (QCT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的腹盆部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及QCT体模进行腹盆部CT扫描,用QCT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总脂肪组织(TAT)、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的面积和体积(TFV、VFV、SFV)及VFV/SFV(V/S)值,分别比较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间、恶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间、不同肿瘤类别间各项体积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AT)体积与总AT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恶性肿瘤组腹部和(或)盆部的TFV、VFV、SFV均高于良性病变组,除腹盆部VFV外,两组间AT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早期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与中晚期组或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较高,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恶性肿瘤组的V/S值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较高,早期组与中晚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癌组与宫颈癌组的腹盆部各项AT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略高;(4)所有病例的腹部或盆部的 VFV、SFV与腹盆部TFV均呈正相关,以腹部SFV相关性最高。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比良性病变患者更肥胖,尤其早期恶性肿瘤患者,其SAT的增多较VAT更明显,且与TAT相关性更高,是肥胖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的特点. 方法 搜集PBC住院患者48例作为PBC组,同期搜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64例作为HBC组,并随机选取同期5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分解后所获得的轴面图像数据传输至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4,重建并计算出肝脏体积,计算出标准化的肝脏体积后,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三组肝体积均数的总体差异和两两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1)比较PBC组、HBC组、对照组的CT测量肝脏体积和标准化肝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35,P=0.024;F=4.862,P=0.012);(2)分别比较两两组间CT测量肝脏体积和标准化肝体积的差异,其中PBC组与HBC组之间、HBC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0).结论 PBC倾向好发于女性,失代偿期肝脏体积缩小不显著,部分仍呈弥漫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王克扬  贺文  赵丽琴   《放射学实践》2012,27(8):875-879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探讨肝硬化(LC)门脉高压症(PH)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对183例LC患者行CT检查,其中并发PVT者109例,无血栓者74例,应用MIP、MPR、CPR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测量血栓范围和狭窄程度。分别比较PVT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CP)分级亚组间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脉系统血管宽度、侧支循环、脾脏大小的差异,分析PVT组各影像特征之间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VT组与对照组间的血清总胆红素、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面积、脾/胃-肾分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05;t=3.576、P<0.001;t=0.780、P=0.043;t=3.491、P=0.001;χ2=5.350、P=0.021),PVT组平均值均较高,且在CP的B和/或C级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腹壁静脉曲张在各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PVT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肠壁水肿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7,P=0.018);脾静脉与胃左静脉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与门脉高压症病情密切相关,可能为促进肝硬化临床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腹部体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采用100kVp、120kVp分别对体模进行重复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100kVp扫描时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19、20,每组图像均进行30%、50%、70%、90%ASIR重建。120kVp组为常规剂量组,扫描时预设NI为11,30%ASIR重建,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肝脏、脊柱的CT值、客观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所有序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条件下,随着NI增大,CTDIvol明显下降;同一NI条件下随着ASIR比例增加,图像噪声减少,SNR增加;NI≥17时图像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NI=15、70%ASIR组图像噪声、SNR与120kVp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相当,但辐射剂量较常规组下降43.8%。NI=15、90%ASIR组及NI=16、90%ASIR组的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优于常规组(P<0.05),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下降。结论:低管电压结合ASIR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时,需要增加ASIR在图像重建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