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DR系统准直器视野尺寸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字平板探测器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普通的X线摄影上。这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R) ,以其高分辨率、即时显示、图像后处理、图像存储等诸多优势 ,受到医生和X线技师的欢迎。与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成像方式相比 ,DR图像从记录到输出都由计算机处理 ,采集图像即时显示在屏幕上 ,图像的输出采用 2种方式 ,一种是介质存入 ,便于保存和传输 ,另一种是通过激光打印或干式热敏胶片打印 ,打印照片的图像尺寸就不同于传统X线片 ,可能有放大 ,也可能会缩小 ,临床医生接受这种图像尺寸有些不适应。本文就数字平板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聚能刀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术后T4值和T4/T8比值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聚能刀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榄香烯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中药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而肿瘤的生物免疫疗法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将一定浓度的榄香烯加入到生物治疗中的效应细胞一LAK细胞的培养体系中,以期了解榄香烯对LAK细胞的影响,旨在寻求榄香烯新的应用领地,同时可望以此来提高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疗效。材料和方法1材料:榄香烯乳注射液为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LoVo细胞株来自本校病理教研室,培养基选用GIBCO公司生产的RPMI1640,人血清购自本市中心血站,重组IL-2由北京中化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MTT为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4.
李丽  王传斌 《卫生软科学》2008,22(4):323-324
对美国主要的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政策、价格规制效果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政策制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8年8月应用耻骨上腹横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51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应用耻骨上腹横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517例为实验组,其中男461例,女56例;年龄(27±6.4)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房黏液瘤合并动脉栓塞的CT表现、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 收集6例左心房黏液瘤合并动脉栓塞患者,均于完善包括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CTA检查在内的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对其CTA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心房黏液瘤均发生于左心房,CT平扫呈低密度,3例动脉期强化,蒂宽窄不等,1例伴有钙化;6例均伴有动脉栓塞,栓塞部位为髂动脉2例、 肱动脉1例、 股动脉2例和腹主动脉伴两侧髂动脉多发栓塞1例。采用同期或分次心房黏液瘤切除联合外周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进行治疗,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肢体疼痛消失。随访6个月~2年,均无心房黏液瘤复发或取栓部位黏液瘤再发种植转移,受累肢体血运良好。结论 CTA可对心房黏液瘤合并动脉栓塞作出较全面的诊断;采用心房黏液瘤切除辅以栓塞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进行联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院小儿外科1984~1993年3月14例婴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从中吸取教训,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NET-1、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ET-1、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肺癌及1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NET-1、EGFR的表达。结果 NET-1、EGFR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5.00%、69.16%)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40.00%、10.00%)。NET-1、EGFR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无关(均P>0.05),但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NET-1、EGFR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转化、增殖、迁移的作用,可作为临床判定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肝癌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选择96例肝癌手术病人,ELISA法测定术前血清TPS水平,术后肝癌组织切片做角蛋白18(CYK18)、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IHC-SABC)染色,并比较血清TPS水平与PCNA阳性的关系。结果见所有肝癌组织切片CYK18、PCNA染色均为阳性,其中PCNA染色+60例(62.5%), 25例(26.0%), 8例(8.3%), 3例(3.1%);各组中位TPS血清水平随PCNA染色阳性强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表明肝癌细胞膜上高度表达CYK18,血清TPS水平能反映肝癌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3 1I标记人源抗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Fab片段 (抗HBsFab)瘤内给药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合理性。方法 荷瘤裸鼠分为 5组 ,分别经瘤内注射13 1I 抗HBsFab、13 1I 无关Fab、13 1I、PBS及腹腔注射13 1I 抗HBsFab。 5d后每组各取 2只作组织分布测定 ,其余观察 3周 ,计算各组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瘤内注射13 1I 抗HBsFab组放射性计数瘤 /肝比值是腹腔注射组的 9倍 ,3周后前者肿瘤生长抑制率高于后者 ,分别为 62 .3%和 46.7%。结论 采用瘤内注射13 1I标记人源抗HBsFab导向治疗肝癌 ,具有低毒高效的治疗作用 ,临床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