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给正常和高血脂草鸽静脉注射37kBq/g(1μci/g)的(?)H—胆固醇后,分别在2、4、5、6、8、和12小时对主动脉组织进行放射自显影示踪.结果表明在2小时时两组动脉壁内均未见显影颗粒;4小时后则均有银颗粒显示,实验组的银颗粒明显多于对照组;8小时后对照组的血管壁内银颗粒已消失,而实验组在12小时后外膜处仍可见少量银颗粒.实验结果提示血中胆固醇分子是由血管腔进入内膜和中膜层,然后再由外膜运出.  相似文献   
2.
3.
4.
出血综合征是急性放射病极期的一个严重症状,也是死亡原因之一。关于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太清楚。根据各学者的意见,大致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照后骨髓巨核细胞及血管床内血小板质与量的变化;(2)血管壁内皮及其各层损伤致使小血管损伤的可能性增强,抗力降低,造成血管机能改变;(3)血凝固系统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致使血凝过程恶化。但仅用上述因素很难完全解释放射病的出血倾向,因为出血症状与以上各因素在发生时间上似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6.
7.
于受孕2~16d的ICR小鼠,用不同剂量“8401”(167、250及330mg/kg)腹腔给药,每天1次。实验结果:用药组胚胎吸收率(9.3~13.0%)及肋骨畸形数均较对照组(0.8%)高。Amls试验结果:不同浓度“8401”在各种条件下,都没有诱发细菌回复突变,当浓度达到5mg/皿时,也未见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放射病时出血综合征颇为明显,甚至导致动物死亡,但究竟为什么产生?其诱因至今虽不很清楚,但可归纳为下列三方面:(1)照射后骨髓巨核细胞及血管床血小板质与量的变化;(2)血液凝固系统障碍,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加重血凝过程的异常;(3)微血管血管壁内皮及各层损伤,致使微血管张力降低,造成渗血或出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科学方法探索中医各种“证”及各种舌象的本质是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细胞动力学的角度对中医“虚证”、“热证”的本质以及剥苔、镜面舌、厚苔、腻苔的形成机理作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1.大黄致“虚”实验:采用鼠龄2个月,体重18~22克的雄性DALB'cj纯种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  相似文献   
10.
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盐酸地尔硫(DTZ)片剂与日本产的DTZ片剂作了正常人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对照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相同(国产片为进口片的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