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318 μm近红外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1·318μm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用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固定照射时间0·2s,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散瞳后的家兔(25只)和大鼠(28只)眼睛,照射光斑直径分别为5mm和2mm,于照后1h和24h观察视网膜损伤发生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并于照后24h对损伤视网膜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18μm激光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角膜剂量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阈值角膜能量分别为2·69J和0·33J。受损视网膜可见清晰的白色凝固斑,损伤重者累及视网膜全层。结论1·318μm激光可导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损伤阈值ED50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  相似文献   
2.
改进PCR技术的实验条件,使之快速、微量、简便。缩短反应时间,仅在30min完成,反应体系体积10μl;试剂一步加入,使成本大为降低,缩短了扩增时间,保持了酶的高活性,提高了反应产物的特异性。利于临床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1.318 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1.318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观察损伤修复情况。方法 以普通白色仔猪为实验动物,以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照射猪躯干两侧皮肤。损伤阈值实验时以肉眼可见红斑反应为判定标准,于照后即刻观察皮肤红斑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红斑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损伤修复观察实验所用激光剂量均高于损伤阈值,于照后即刻至49d观察皮肤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1.318μm激光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为9.2J/cm^2。随着激光剂量的提高,皮肤损伤反应依次表现为暂时性红斑反应、持续性红斑反应、白色凝固斑、淡褐色(炭化)凝固斑。损伤修复所需的时间依次为数分钟、数天、十余天、数十天。结论 1.318μm激光可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ED50为9.2J/cm^2。激光剂量越高,皮肤损伤越重,修复所需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4.
激光功率计量器具自动检定系统及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激光功率计量器具自动检定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实时监测和直接测量两种检定方法及其流程图,并对检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实验得到该系统的数据采集不确定度为0.2%,数据处理不确定度为0.01%,检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0%。  相似文献   
5.
激光计量与医用激光源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医用激光源发展现状[1]1960年激光问世后不久人们就开始探索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价值,最早的尝试是用红宝石激光器进行视网膜焊接。随着新型激光器的不断出现和激光医学研究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激光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主要的例子有视网膜光凝固用的氩离子激光、手术切割用的CO2激光、组织凝固用的Nd∶YAG激光等。激光的医学应用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了巨大发展和广泛认可,开拓出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如激光血管成形术(经光纤祛除冠状动脉内血小板)、激光碎石术(粉碎肾和输尿管结石)、激光组织焊接、激光屈光手术(切割角膜以纠正视力)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研制便携式医用激光源检定装置。方法:该装置设计由毫瓦级激光功率探测器、瓦级激光功率探测器、激光能量探测器、激光功率/能量显示器、激光输出终端锁定装置等5部分组成。3个探测器共用一台显示器以实现便携目的。激光输出终端锁定装置用于固定激光终端和探测器的相对位置,以便于在医疗单位现场开展测量工作。对检定装置进行了性能测试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研制出便携式医用激光源检定装置1套,3个探测器可测量的激光功率、能量范围分别为0.1~100mW、0.1~150W、0.01~2.0J,在校准波长上的测量不确定度为1.5%、2.6%和3.3%。结论:研制的便携式医用激光源检定装置性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适合于在医疗单位现场开展检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低能量激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低能量激光照射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其中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较早 ,也较为深入。研究表明 ,不同的照射方法 ,包括体外照射、血管内照射、血细胞分类照射等 ,不同的激光波长 ,包括可见和红外激光 ,都可以作用于免疫系统 ,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既可能是抑制作用 ,也可能是刺激作用。一、基础研究低能量激光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激光波长、激光照射剂量、机体 (或细胞 )状态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能量激光免疫调节作用与激光波长关系密切。对于可见激光 ,Mester等[1,2 ] 最早研究了低能量激光直接照射对人淋巴细胞的影响 ,发…  相似文献   
8.
新生牛血清制备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新生小牛血清制备的经验.血清是用北京郊区奶牛场的未饮初乳的雄性新生小牛血液制备的.采血时间以生后7h内为好.新生牛每公斤体重平均放血 42.1±0.3ml,平均分离血清24.1±0.8ml.冷冻离心法与室温下血块自凝沉淀法相比,不仅速度快,而且产量多.用离心法-Ⅲ所得的血清量可增产2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常规法、拓展法和替代法等3种激光防护镜光密度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合成不确定度评定。常规法适宜测量小于3的光密度;拓展法适用于测量大于等于3的光密度;替代法测量较大范围内的光密度值,它具有测量过程相对简便和不确定度较小的优点,其前提是选择合适衰减比的衰减片及合适灵敏度的仪器。  相似文献   
10.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马立人等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PCR技术,用于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检测,可直接检测病毒核酸,更灵敏确切地反映传染性,建立了微量快速、套式(二次及一次)、多元、分型PCR方法以及PCR定量技术,配齐PCR用全套轻便装备及试剂盒。具多项创新,在国内领先。成本降低至原法的1/5~1/10,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优于血清学方法,已向全国200多个单位推广使用。在血制品生物制品质控、输血及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