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随访6个月,于3个月时复测MoCA评分,6个月时评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3个月时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和早期卒中后认知正常(Non-PSC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_3水平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预测价值;根据血清25(OH)D_3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VD组与正常VD组,比较2组间早期PSCI发病率、MoCA评分差异。结果 270例患者中,早期PSCI发病率高达60.37%(163/270)。血清25(OH)D_3水平(OR=0.834, 95%CI为0.766~0.907,P0.001)是老年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脑梗死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关联强度大于男性患者。血清25(OH)D_3预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最佳截断值为23.17 ng/mL。低VD组早期PSCI发病率高于正常VD组,MoCA评分低于正常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水平血清25(OH)D_3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血清25(OH)D_3水平会影响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且对老年女性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要大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2.
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脑型分水岭梗死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病人的临床、CT和MRI资料.结果 小脑型分水岭梗死临床大多表现为头晕、头昏,头颅MRI、DW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梗死灶阳性率为100%,行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血管异常阳性率高,经治疗31例恢复良好,1例发展为进展性卒中而死亡.结论 颅内动脉的狭窄、变异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小脑型分水岭梗死关系密切,早期行DWI检查可以明确病灶部位,MRA技术可作为颅内血管的初筛检查,积极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小脑型分水岭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巴曲酶+依达拉奉)36例和对照组(依达拉奉)32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出血率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均0.01)。2组治疗后NSE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2组治疗后NI H-SS评分、BI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P0.05)。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总结我院 1995~ 2 0 0 0年间以周期性麻痹入院的 4 8例患者 ,发现有 2 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肌酶谱和 /或肌电图异常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6~ 5 4岁 ,平均 34.2岁。首次发病 14例 ,反复发作 8例。病因 :伴甲亢者 12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例 ,2例有家族史。诱因 :过度疲劳 7例 ,上呼吸道感染 4例 ,饱餐后 3例 ,饮酒后 2例 ,甲亢控制不佳1例 ,余无明显诱因。症状体征 :均为急性起病 ,夜间或早晨起病多见 ,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 ,进行性加重 ,至呼吸肌轻度受累。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天不等。 2 2例患者中 ,轻…  相似文献   
6.
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MES)的自动监测,揭示低分子肝素钠(LWMH)对MES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房颤患者脑动脉微栓子自动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脑动脉微栓子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178例患者分成房颤组30例、心脏病无房颤组32例及非心脏病无房颤组28例, 先用Embo-dop型TCD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微栓子自动监测.结果房颤组微栓子阳性发生率70.0%, 心脏病无房颤组微栓子阳性发生率46.9%, 而非心脏病无房颤组微栓子阳性发生率17.9%, 三组之间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 对房颤患者进行积极的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抗帕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帕罗西汀,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帕罗西汀及抗帕颗粒。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和8周对所有患者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治疗后1及4周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例幕上性脑出血患者的入院各基线资料及发病24 h时的HMGB1水平和发病后3或4 d复查头颅CT显示的相对水肿体积。结果 初入院的HMGBl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4 h患者HMGBl水平与第3或4 d CT复查显示的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脑出血后HMGBl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脑水肿体积进展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糖(BG)的影响.方法 脑叶血患者112例(其中HBO治疗组55例,常规治疗组57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血清hs-CRP、BG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常规治疗组[(15.68±4.96)mg/L,(9.85±4.32)mmol/L]和HBO组[(15.72±5.11)mg/L,(9.81±4.45)mmol/L]入院当日的血清hs-CRP、BG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76±1.25)mg/L,(4.28±1.12)mmol/L](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hs-CRP、BG含量均明显下降,HBO组[(4.26±1.72)mg/L,(4.37±1.08)mmol/L]下降较常规治疗组[(5.39 ±2.14)mg/L,(4.79±1.16)mmoL/L]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治疗2个疗程后hs-CRP、BG含量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 d,HBO组NIHSS、BI(15 d:9.75±2.12,55.40±11.26;30 d:6.23±1.85,75.03±12.16)较常规治疗组(15 d:11.24±2.17,48.23±10.52;30 d:8.04±1.96,65.18±11.52)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HBO治疗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及BG含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