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儿童肌肉注射后双侧臀肌挛缩症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国内文献报告较少,现将我院骨科近年内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6岁。患儿于2岁时行走步态异常,下蹲困难,于1986年4月14日入院。否认有外伤史,但2岁前曾有较长时间双侧臀部肌肉药物注射史。入院时检查:行走时向两侧摇摆,双侧臀肌有轻度萎缩、其外上1/4皮肤有明显凹陷,局部肌肉较硬,  相似文献   
2.
从1978年6月至1990年6月采用5种骨延长术式康复儿麻短肢畸形450例,效果满意。文中着重讨论不同延长术式的优缺点与临床选择原则,并强调应重视对并发症的防治与加强术后早期功炼及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3.
4.
从1978年7月~1990年7月,采用11种术式进行臀肌动力重建733例,效果满意。文中首先介绍临床资料,重点讨论臀肌动力重建术式的选择与提高手术疗效的几个技术处理要点。作者认为Ober代臀肌术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宜作为临床代臀肌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臀肌瘫痪是儿麻后遗症常见的病废,臀肌重建术式颇多,骶棘肌十阔筋膜条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利用髂肋肌或远隔距离的背阔肌代臀肌术也有报道。从臀大肌的力学作用来看,无沦哪一种单一肌的移位,很难替代肌力强的臀肌稳定髋关节及后伸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臀肌重  相似文献   
6.
曾祥荣  柯家珉 《中国康复》1991,6(4):145-146
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反屈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目前治疗上尚缺乏较为理想的术式。1980年元月至1987年6月,我院骨科开始采用胫骨平台鱼嘴式截骨术治疗膝反屈畸形22例,术后经过半年至7年半随访观察,其效果令人满意,现小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医院财会制度改革与医院经营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政策和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尤其是新的财会制度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使几十年一贯制的医院现行经营管理办法已经不灵验了,医院管理者越来越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重大,时时思考着医院的生存发展,思考着医院的出路所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财会工作的实践体会,对医院实施新的财会改革制度与医院经营管理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国家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作为“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子系统之一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于2005年初正式启用,县级结防机构(或传染病院)为该系统基层用户。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ttp://219.142.85.3)网站登录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即可对辖区内结核病疫情、病人治疗管理等信息进行录入、查询和更新,是结核病报卡管理、病人信息管理、药品管理、统计报表、实时统计的软件系统,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了准确、及时、规范的技术支持。丹阳市从2005年1月1日起实行了结核病网络专报,一年来该系统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应用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工具,探讨不同骨量人群中医症状特点分布,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招募受试者,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问卷结果,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对中医症状发生频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骨量人群中医症状分布差异。结果 ①对符合标准的293例受试者的资料和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其中骨量减少124例,骨量正常137例,骨质疏松症32例。②其中腰膝酸软(40.32 % vs 27.74 %)、身高变矮(52.42 % vs 36.50 %)、下肢拘挛(35.48 % vs 17.52 %)、倦怠乏力(29.84 % vs 18.25 %)、多梦易惊(27.42 % vs 14.60 %)、失眠(37.10 % vs 21.90 %)、耳鸣(31.45 % vs 17.52 %)、健忘(54.03 % vs 32.85 %)、口燥咽干(39.52 % vs 25.55 %)、视物模糊(45.16 % vs 29.93 %)、目睛干涩(43.55 % vs 27.74 %)共11个中医症状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的频率较骨量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腰膝酸软(40.32 % vs 56.25 %)、畏寒(40.32 % vs 56.25 %)、耳鸣(31.45 % vs 46.88 %)、腰痛(48.39 % vs 62.5 %)、目眩(23.39 % vs 37.5 %)、发脱齿摇(29.84 % vs 43.75 %)、多梦易惊(27.42 % vs 40.63 %)、目睛干涩(43.55 % vs5 6.25 %)、夜尿多(21.77 % vs3 4.38 %)、纳呆(8.06 % vs 18.75 %)、足跟痛(14.52 % vs 25.00 %)、手足烦热(15.32 % vs 25.00 %)、毛发枯槁(6.45 % vs 15.63 %)、周身痛(19.35 % vs 28.13 %)、易怒(25.81 % vs 34.38 %)、体重减轻(8.06 % vs15.63 %)、背痛(37.9 % vs 43.75 %)、遇寒痛甚(37.9 % vs 43.75 %)、头晕(25.81 % vs 31.25 %)、下肢拘挛(35.48 % vs 40.63 %)、下肢困重(33.06 % vs 37.50 %)、健忘(54.03 % vs 56.25 %)、面黄肌瘦(4.03 % vs 6.25 %)、肢体麻木(17.74 % vs 18.75 %)共25个中医症状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的频率较骨质疏松症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气短(20.97 % vs 46.88 %)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频率较骨质疏松症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骨量人群发生的中医症状频率和频数不同,且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症的不同人群中呈现中医症状逐渐增多的趋势,可以用中医症状来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工具对筛检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7月至1990年7月采用11种术式进行臀肌动力重建733例,效果满意。文中首先介绍临床资料,重点讨论臀肌动力重建术式的选择与提高手术疗效的几个技术处理要点。作者认为 ober~1s 代臀肌术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宜作为临床代臀肌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