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阐述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MRA)的原理及其在腹部大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2例腹部大血管3D DCE-MRA检查的影像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团注试验:对比剂通过肾动脉水平腹主动脉内的高峰时间为17-23s;(2)正常表现3例,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3)腹主动脉瘤7例,均显示主动脉受累段不规则增宽及实际的动脉腔;(4)腹主动脉夹层18例,均显示内膜片、真假两腔以及分支动脉起源的位置,显示破口12处、再破口16处;(5)动脉粥样硬化3例,均显示腹主动脉迂曲,管径粗细不均;(6)髂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左髂总静脉未显影。结论3DDCE-MRA是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对腹部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头面部复杂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导管栓塞技术在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 0例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共接受 40次栓塞治疗。其中使用国产TH胶栓塞者为 18例 2 0次 ,使用进口PVA微粒栓塞者为 12例 2 0次。结果  3 0例患者均成功实行瘤灶供血动脉栓塞术。所有患者栓塞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如瘤体缩小甚至消失 ,皮温降低 ,搏动感和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等。术后随访3~ 6个月 ,12例复发。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头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来说 ,经导管栓塞术是一种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在栓塞剂的选择方面 ,则以PVA微粒栓塞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S)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和 /或内支架治疗 2 0例TRAS患者 ,其中PTA治疗 14例次 ,内支架治疗 9例次。对治疗前后的血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PTA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15 7± 17)mmHg、(97± 7)mmHg、(1.5± 1.0 )种、(5 12± 2 96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7± 11)mmHg(P <0 .0 5 )、(86± 7)mmHg(P <0 .0 1)、(0 .9± 1.0 )种 (P >0 .0 5 )、(2 76± 2 2 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降为 (12 8±10 )mmHg(P <0 .0 1)、(83± 7)mmHg(P <0 .0 1)、(0 .8± 0 .9)种 (P >0 .0 5 )、(14 5± 5 5 ) μmol/L(P <0 .0 1)。采用内支架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 (15 4± 31)mmHg、(93± 12 )mmHg、(1.6± 1.0 )种、(338±14 2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4± 17)mmHg(P >0 .0 5 )、(82± 7)mmHg(P <0 .0 5 )、(0 .8± 1.0 )种 (P >0 .0 5 )、(197±7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为 (132± 9)mmHg(P >0 .0 5 )、(83± 4 )mmHg(P <0 .0 5 )、(0 .5± 0 .8)种 (P >0 .0 5 )、(2 0 4± 16 9) μmol/L(P <0 .0 5 )。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术后定期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观察术后HE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HE影响因素.结果 TIPS在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门静脉压为(2.37±0.29) kPa,较术前明显下降(t=22.8,P<0.01).随访期间27例(27/102,26.47%)确诊出现HE,术后6、12、24、36及48个月H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及66%.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1)和支架术后门静脉显影情况(P=0.007)为HE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HE发生率较高.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术后门静脉分支均不显影的患者术后HE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合并动-门静脉分流(A-PVS)的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HCC合并A-PVS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58例,门静脉主干癌栓)与B组(91例,门静脉分支癌栓)。依据分流速度,采用不同规格PVA化疗栓塞。随访并分析生存期、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计算并比较累积生存率,生存预后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14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0.5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6.80%、41.00%。A组与B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和12.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1)。A组和B组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1.70%、25.30%和78.80%、52.30%。术后急性肝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HR=1.77,P=0.01)、Child-Pugh B级(HR=1.96,P=0.003)及肿瘤负荷≥50%(HR=3.22,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而奥沙利铂总量100mg(HR=0.42,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合并A-PVS安全、有效。奥沙利铂较大总量(100mg)的患者预后较好,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Child-Pugh B级及肿瘤负荷≥50%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肝肺综合征一例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的基础上并发肺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分流和低氧血征等的疾病称之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HPS在慢性肝病中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在肝移植适应证中约50%伴有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达到HIS诊断标准的达13%~47%。目前,HP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肝移植及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取得的效果甚微;肝移植治疗虽然可以改善血管扩张和低氧血征,但受供肝来源、手术风险大及费用巨大等限制,目前尚不能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笔者遇到1例HPS.通过介入柃塞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19例骨盆骨折并发盆腔大出血休克的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18-46岁,平均28岁。术前血压为(40-90)/(0-60)mmHg(1mmHg=0.133kPa) ,急诊行出血动脉和(或)髂内动脉主干栓塞术,其中2例伴有脾破裂患者同时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进行必要的外科处理,结果 15例患者可见明显的对比剂外溢,出血动脉内髂内动脉主干3例,臀上动脉5例,阴部内动脉或闭孔动脉7例,2例表现为髂内动脉分支中断,2例血管造影未见明显阳性表现。全部19例均在1h内完成栓塞治疗,术后24h内全部患者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90-120)/(60-90)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1例于血压稳定后膀胱直肠手术修补时死亡,3例于72h内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骨盆骨折大出血的1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入性输卵管绝育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Friorep1849年第一次将硝酸银注入子宫腔以闭塞输卵管间质部以来,人们探索输卵管途径的绝育方式已有150年历史。输卵管为精卵结合必须途径,阻断输卵管避孕较之外科手术具有无须麻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花费小等优点;较之口服避孕药和放置宫内绝育...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 初步分析经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资料与方法 38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均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给予栓塞治疗。如未见明确出血血管,则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部位行试验性栓塞术。栓塞材料选择明胶海绵颗粒和(或)钢圈。21例经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无再出血,17例术后再发出血。回顾性分析性别、高血压病史、病因、术前失血程度、出血部位和治疗方式等是否为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再发出血病人失血程度的变化。结果 术前失血程度和栓塞是否为试验性是动脉栓塞术后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病因、高血压病史、栓塞材料及出血部位对再发出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再发出血病人失血程度较术前减低(P<0.05)。结论 术前失血程度及栓塞是否为试验性是影响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再发消化道出血的2个原因,动脉栓塞术能减轻围手术期消化道再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