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牙结石病人的ABO血型分布。方法分析200例牙结石患者(男119名,女81名)的A,B,O,AB血型,并与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牙结石患者中A型血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血型(P<0.01),与对照组相比A血型患者牙结石的相对危险率明显增加(RR=1.58)。结论牙结石的发病机会与A血型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围骨以及骨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4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10只)、卵巢切除组(OVX,10只)、卵巢切除+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OVX+SIH,10只)和卵巢切除+低剂量大豆异黄酮组(OVX+SIL,10只)共4组。术后8周所有实验动物双侧胫骨干骺端分别植入钛螺纹钉1颗,2个药物干预组使用不同剂量SI药物干预12周。所有实验动物取包含螺纹钉的骨组织块进行生物力学、组织形态定量学检查。结果:与OVX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SI均能有效增加种植体的骨结合(组织形态定量学检测),并且增加了种植体的最大脱出力,其中高剂量SI组的种植体稳定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生物力学检测)。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大豆异黄酮有剂量依赖性地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钛螺纹钉的骨结合强度的可能性,增强疏松状态下种植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张春光  晁洋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2):1716-171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研究发现,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l2.4%[1].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罹患此病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探索在骨质疏松状态下更好地促进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新方法,对于满足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在牙列缺损或缺失后对种植牙的需求、改善口腔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种植体的材料、外形设计、植入技术、组织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外,一些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也被许多学者用于提高骨质疏松状态下种植体成功率的实验研究中,药物干预治疗对牙种植体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2-6].现综述骨质疏松状态下种植体骨整合的药物研究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旋转发生器扩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组织贴壁法从人皮肤中分离出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Bs),使用DIO标记细胞后结合微载体在旋转发生器(RCCS)中培养,细胞贴附微载体的状况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测。并且检测细胞周期和分析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以比较微重力培养与平面培养的体外增殖能力差异。对照组细胞按常规平面培养。结果:在旋转发生器的微重力培养体系中,人成纤维细胞能快速贴附到微载体表面,在培养过程中达到很大的细胞密度,旋转发生器培养的细胞倍增时间为(2.99±0.50)d,对照组为(3.43±0.42)d(P<0.05);旋转发生器培养细胞增殖指数48.2±4.3,对照组35.2±3.4。结论:利用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悬浮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是大量制备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甲酸灌注法对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诱导效果。方法:挑选不同月龄SD雌性大鼠,使用维甲酸80mg/(kg·d)对实验动物灌胃给药20天,在实验开始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大鼠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结果:3月龄和6月龄大鼠在实验第30天和第45天骨密度呈逐渐恢复趋势,但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第60天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9月龄大鼠在实验后骨密度恢复较为缓慢,在第60天骨密度仍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从远期效果以及骨量丢失维持时间方面考虑,9月龄成熟大鼠优于3月龄、6月龄大鼠,适合用于骨质疏松造模进行后续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6.
下颌尖牙为单根单根管,双根管极少。国外文献报道830例离体下颌尖牙解剖结构发现:98.3%为单根,其中1-1型占92.2%,1-2型占4.9%;2-2型仅占1.2%。国内文献报道下颌尖牙存在双根管可能约占4%。笔者临床20年工作中仅见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7.
Cerec 3D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修复体制作系统,集取模、设计、修复体制作三项功能于一体。本科采用Cerec 3D系统进行了牙体缺损的修复,通过修复过程中护理配合,总结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0岁。于2013—05因“自觉右前牙区牙龈不适3年余”来我科就诊。缘于5年前患者由于右上切牙埋伏,在当地医院进行正畸治疗时,拔除埋藏的右上切牙,术中波及左上切牙根尖区,术后对左上切牙进行了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