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易祖强 《中原医刊》2006,33(19):28-29
目的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比较,探寻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前臂三大神经缺损,由于腓肠神经较细,在显微外科和无创技术下,行“电缆式”外膜缝合,反折部剥开少许外膜,只切断神经束,保持外膜的连续性,保护神经干的营养血管,且每段移植神经皆较神经缺损长度长15%,以达到无张力吻合。结果本组21例,全部得到3~10年随访,平均5年。受区神经功能恢复满意,供区麻木症状1年后消失。结论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的长段缺损,疗效可靠、满意,是一种较好和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在髋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髋部骨折分别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3枚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结果经术后6~60个月随访,股骨转子间骨折中,DHS组优良率为85.7%,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PFN组优良率为96.2%;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手术优良率为93%;股骨颈骨折中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4.3%,3枚空心钉组优良率为75%,DHS组优良率为88.9%。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最牢固内固定方式,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也是术后继发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45°斜面血管吻合法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45°斜面血管吻合法解决血管损伤后血管吻合及静脉游离移植时吻合口口径不匹配、血管数目不对等的新方法及其修复血管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2月设计45°斜面吻合法,即利用45°双斜面端端吻合法、45°双斜面并联吻合法、45°斜面端侧吻合法。经离体新鲜血管实验成功后,在临床上用以修复四肢血管损伤。结果45°斜面血管吻合法可解决临床不同类型的血管损伤。临床用于修复四肢血管损伤13例,获得成功。结论认为该方法是临床血管吻合和血管移植术修复血管损伤的新方法,具有容易成形、简单实用、能增加吻合口直径、可解决吻合口口径差异、移植血管数目不对等的难题,能明显提高吻合口质量,是修复四肢动静脉缺损和大动脉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外固定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寻找治疗该骨折的适宜方法.方法 对4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创口一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患腕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手术康复后按Dienst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0.5%.结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固定后易移位、畸形愈合、功能差、并发症多 异形接骨板固定因骨质粉碎、疏松而易失败 外固定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是一种简单、有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原因及对策,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解剖复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各类胫骨平台骨折普查,对进行随访的87例术后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有24.1%发生平台高度丢失。判定标准:平台塌陷大于5mm和/或轴向对线不良>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胫骨平台骨折术中恢复平台高度,术后适当功能锻炼是保持平台高度不丢失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复位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祖强 《中原医刊》2006,33(5):22-23
目的通过股骨交锁髓内钉对复杂股骨髁间骨折内固定后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探讨其在股骨髁部等骨折的治疗中的优点和缺陷,寻找股骨髁部复杂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2004年8月运用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的时间为术后46~73d,平均55.8d,随访5~21个月,平均10个月,依照Lysholm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作评分,全部为优。结论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相对简便、损伤小、内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也有其缺点,选用时应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Pilon骨折87例,经过合理分度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股骨近段骨折治疗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复位固定治疗42例股骨近段骨折。结果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32例可完全负重,6例需扶拐行走,3例借助轮椅出行,1例因患髋僵直、疼痛,仅能卧床。结论PFN是一种目前侵袭性最小,效果最佳,适应证最广,设计最合理的股骨近段骨折内置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53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6~24个月随访,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2.3%,术后95.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82.4%,术后98.8%。Cobb角术前23.5°,术后3.2°,除脊髓神经完全损伤有1例无恢复,其余皆有完全、部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牢靠高效、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该种骨折的治疗提供适用、有效的方法。方法用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7例,24例随访,随访期1~3年。结果20例疗效满意,3例有效。结论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与血管蒂腓骨段移植相比,疗效相近,但技术较简单;在骨折愈合、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上优于臀中肌、股方肌为蒂的骨瓣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