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IGRT技术,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大分割放疗过程中分次内体位移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96例肺部恶性肿瘤接受大分割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前常规行千伏级CBCT扫描并在线配准,校正误差后进行治疗。治疗后再次行CBCT扫描并配准,记录治疗后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体位变化,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治疗后体位偏差的关系。结果 上下和前后方向随着分割序数增大分次内体位偏差减小(P=0.000);左右方向随治疗时间延长则分次内移动度增大(P=0.010),体重较大者则移动度较小(P=0.003)。相对于真空体膜,采用热塑网膜固定分次内左右移动度明显增大(P=0.009)。结论 肺部肿瘤大分割放疗分次内存在一定体位误差;这种误差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改进相关因素,可减少分次内体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中心多靶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多发性肺转移瘤的临床放疗中体位固定的可靠性和治疗实施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医科达 BodyFix 运动管理装置对10 例多发性肺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身体位固定,每次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行四维锥形来 CT(four-dimensional cone-beam CT,4D-CBCT)扫描获取动态图像并配准,记录患者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体位移动偏差及治疗时间;测量分次间和分次内各肿瘤的时间加权中位位置边界与计划靶区(plar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距离,以及各肿瘤最大运动时边界与 PTV 的最近距离,分析各肿瘤的位置偏差及脱靶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前的配准纠偏,分次内在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患者体位移动偏差明显减小(P<0.05)。各肿瘤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时间加权中位位置边界与 PTV 的距离也有显著差异(P<0.05)。各肿瘤分次内最大运动时的脱靶率为 2.33%。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但体位固定时间和总治疗时间较长。结论∶单中心多靶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可同时治疗肺部多个肿瘤,有效控制了患者分次间和分次内的体位移动,确保了治疗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 Halcyon加速器“蓝光引导”摆位功能结合一体化联合膜在食管肿瘤临床放疗中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 90例应用 Halcyon加速器进行放疗的食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A组和 C组分别使用一体化 联合膜和常规热塑网状膜根据 Halcyon加速器蓝色灯光提示逐步对患者进行摆位,B组则使用一体化联合膜进行常 规方法摆位,比较分析各组摆位时间差异。每次治疗前行锥形束 CT扫描配准纠偏,记录各组位置偏差并分析其前 中后期变化趋势。结果:Halcyon加速器的“蓝光引导”摆位功能结合一体化联合膜的摆位误差与常规“三线合一”摆 位的误差没有差异(P>0.05),但小于“蓝光引导”摆位功能结合常规热塑网膜的摆位误差(P<0.001)。摆位时间 上,“蓝光引导”摆位功能结合一体化联合膜的摆位时间小于常规摆位时间(P<0.001)和“蓝光引导”摆位功能结合 常规热塑网膜的摆位时间(P<0.001)。随着疗程的推进,使用常规热塑网状膜进行摆位在腹背位置偏差上变化较 大,其余各组各个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均趋于稳定。结论:基于 Halcyon加速器“蓝光引导”自动摆位功能结合一体化 联合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配合度,增加了工作效率和治疗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真空垫(VP)、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VB)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PB)对乳腺癌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次内患者移动及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2021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共96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VP组、VB组和PB组,每组32例。利用锥形束CT(CBCT)和计划系统获取患者...  相似文献   
5.
牛娜  孙丽  明学中 《肿瘤学杂志》2021,27(12):1006-1010
摘 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放疗中联合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准确性以及在控制患者体位习惯性方面的性能。[方法] 选取9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联合体位固定技术:真空体膜联合一体平板组(A组)、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组(B组)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组(C组)。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CBCT扫描获取体位影像并与参考CT影像作刚性配准,得到各组分次间(治疗前)和分次内(治疗后)的三维平移位置偏差。[结果] 患者坐标系下,在左右(L-R)和腹背(A-P)方向上,C组分次间的位置偏差分别为(0.13±0.07) cm和(0.23±0.13) cm,均小于A组的(0.22±0.12) cm和(0.34±0.16) cm(t=2.71,P=0.009;t=2.41,P=0.018)。A组分次内的位置偏差分别为(0.06±0.04) cm和(0.11±0.05) cm,明显小于B组的(0.09±0.05) cm和(0.16±0.08) cm(t=2.24,P=0.028;t=2.35,P=0.022)。分次间位置偏差小于0.5 cm的占比数为B组>C组>A组;分次内位置偏差小于0.1 cm的占比数为A组>C组,B组不确定性较大,且A组随着疗程的推进分次内的位置偏差逐渐减小,明显优于B组和C组。 [结论] 乳腺托架通过与真空体膜或发泡胶联合后,患者分次间的位置偏差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与发泡胶联合,其在左右和腹背方向上显著优于真空体膜;真空体膜与一体平板联合应用后可更好地控制患者分次内的体位习惯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