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张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内镜诊断或怀疑小肠疾病患者40例行低张+MSCT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0例中,小肠癌15例,其中1例因病变范围较小而漏诊,其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4.5%、90.5及96.5%;淋巴瘤6例;小肠Crohn病9例,小肠间质瘤4例,小肠血管瘤1例,小肠结核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例,阴性3例。结论:MSCT低张小肠造影技术操作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能显示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段。MPR、MIP后重建对于小肠疾病的术前定位、定性以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张造影技术在结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内镜诊断或临床怀疑结肠疾病患者50例行低张造影+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内窥镜活检或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50例中,结肠癌40例,其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2.5%、87.5%及97.5%,敏感性为100%;淋巴瘤2例,其中1例误诊为结肠癌;回盲部Crohn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乙状结肠腺瘤1例,阴性3例。结论:MSCT低张造影技术患者耐受性良好,能显示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段。MPR能较清晰显示肿瘤病变大小、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毗邻脏器有无侵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MSCT小肠造影与双气囊小肠镜联合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与双气囊小肠镜(DBE)联合检查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小肠间质瘤患者1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已行MSCT小肠造影和DBE检查,探讨两者对小肠间质瘤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结果:本组15例小肠间质瘤中,良性2例,交界性4例,恶性9例,15例病灶MSCT小肠造影均可清楚显示,3例腔外型小肠间质瘤DBE检查仅表现为局部肠壁压迫、隆起改变。结论:MSCT小肠造影操作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能显示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段;DBE检查图像清晰、直观,可以通过活检对病灶进行定性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在诊断小肠间质瘤时可以优势互补,对小肠间质瘤的术前定位、定性以及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创伤性轴索损伤(TAI)为脑创伤中的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和特征性的病理损伤类型,包括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脑震荡(BC)等,是由于剪切应力损伤引起的脑白质损伤。以往TAI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病史,而传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常规磁共振对于TAI病灶检查并不敏感,常常表现为阴性,这样有可能造成误诊而导致治疗的延误。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17例中小实性肾癌15例,小囊性肾癌2例;CT平扫呈低密度12例,等密度4例,稍高密度1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轻中度强化,另2例小囊性肾癌的囊壁、壁结节及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实质期、肾盂期扫描所有肿瘤强化均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 改变;4例可见假包膜.17例MPR/MIP、9例VR重建均能清楚显示肾血管、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并发现副肾动脉2例.结论:小肾癌多为富血供肿瘤,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提高小肾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率;MPR/MIP、VR重建能清楚显示肿瘤及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发现肿瘤肾的肾动脉有无先天变异、静脉内有无癌栓,能为外科手术提供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成像,在骨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者自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80例骨关节损伤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MSCTA)和三维重建(3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患者的肝动脉进行了MSCTA成像,其中肝细胞癌22例,肝血管瘤12例,肝转移瘤12例,肝脏AVM1例,局灶结节样增生1例,肝内胆管腺瘤1例,同期15例肝癌患者行常规肝脏血管造影(DSA)与其对照。结果:MSCTA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肝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与常规血管造影无明显差别,同时还能很好地显示肝脏病变的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结论:MSCTA可以较好地显示腹主动脉和肝动脉较大分支处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及变异,与常规血管造影相吻合,同时由于其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胸部外伤骨折的病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法(VR)、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邻近组织、脏器的情况。结果:30例胸部外伤病例,MS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9例(50处),肋软骨骨折3例(7处),胸骨骨折12例(14处),肩胛骨骨折7例(10处)。轴位图像、MPR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出骨折及断端移位情况,结合VR重建,肋骨骨折的位置、数目的显示均较确切;另外还发现肺挫伤13例,血胸20例,气胸7例;肝脏、脾脏挫裂伤各1例;胸骨骨折合并胸骨旁、前纵隔血肿8例。X线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35处、肋软骨骨折0处、胸骨骨折1处、肩胛骨骨折6处;x线平片仅发现肺挫伤5例,血气胸10例;X线平片和MSCT同时发现锁骨骨折2处、胸椎骨折2处。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MPR及VR三维重建的联合应用,对判断胸部外伤骨折及邻近组织、脏器损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尤其对临床可疑肋骨骨折及肋软骨、胸骨骨折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M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证实的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VR、MIP、MPR、CPR)进行肠系膜血管成像,观察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2例,MMSCTA及DSA示SMA充盈缺损;SMA血栓形成1例,MMSCTA及DSA示SMA主干呈长条状充盈缺损;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9例,MMSCTA示SMV充盈缺损7例,2例不显影;胰腺癌侵犯SMA、SMV者13例,MMSCTA示肠系膜血管被包埋,血管狭窄中断;SMA主干或分支狭窄伴软斑形成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是肠系膜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