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艳飞1戴振宇王迪徐斌肖毅*,武汉430030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不同防护屏和操作者不同体位时所受辐射剂量的构成特点。 方法?采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用7个体位,取桡动脉入路,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射线曝光,采集测量不同体位无床旁防护、只有悬吊防护屏、只有床旁固定铅裙时第1、第2操作者入射体表剂量。重复测量20次。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情况下体表入射剂量值差异,分别计算不同体位不同防护屏屏蔽率。 结果?第1、第2操作者体表入射剂量在只有床旁固定铅裙时均高于只有悬吊防护屏时(t值1 =926.0、376.5、75.8、1 329.0、668.0、1 148.0、419.5,t值2 =102.6、41.1、82.8、539.4、541.8、204.0、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悬吊防护屏对第1操作者体表入射剂量屏蔽率分别为98.31%、93.67%、67.74%、98.63%、99.52%、89.28%、96.10%,床旁固定铅裙对第1操作者屏蔽率分别为10.39%、4.53%、57.67%、0.68%、4.66%、54.38%、9.68%。 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主要来源于导管床上方散射辐射,以左足位、左前斜位、足位、右足位、右前斜位最显著;左头位、头位时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除了来源于导管床上方散射辐射,也有部分来源于导管床下方散射辐射。充分了解各体位时所受辐射剂量构成特征,有助于日常辐射防护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方法 全面检索关于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原始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纳入,对各研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不符合遗传平衡分布的研究予以剔除.利用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A+GA)基因型/AA基因型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进行分析.采用Revman4.2统计软件包及Stata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算合并的效应指标.结果 8个原始研究共计1 807例对象(其中冠心病患者872例,对照组935例)进入了最后的数据合并.各研究间经齐性检验后未发现明显异质性,未发现发表偏倚.经采用Mantel-Haenszel 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的(AA+GA)基因型/EE基因型的OR值为1.54,95%CI为1.27~1.87(P<0.01).结论 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具有一键优化功能的心脏起搏与不具一键优化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并根据起搏器是否具有"一键优化"功能分为"一键优化"组(n=10)和"超声优化"组(n=9),于术前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3个月分别行一键优化及超声优化评价CRT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一键优化与超声优化的最佳优化房室(AV)间期(131.00±7.40ms VS 134.00±15.80ms)及最佳优化心室(VV)间期(18.50±9.50ms VS17.00±13.60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定期随访,发现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经优化后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除BNP术前及术后3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结论有一键优化功能的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不亚于常规超声心动图优化的CRT,且一键优化功能方便、快捷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方便性。  相似文献   
5.
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荟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RP(C反应蛋白)+1059G〉C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关于CRP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原始研究,将符合人选标准的研究纳入。采用Revman4.2统计软件包及stata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算合并的效应指标,基因多态性以OR及95%可信区间为效应指标。结果入选的8个冠心病与CRP多态性关系的原始研究采用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的(GC+CC)基因型/GG基因型OR值为1.18,95%CI为1.01~1.39,P〈0.05。按地域分层分析固定效应模型中国人群OR为0.85,95%CI为0.64~1.14,P〉0.05欧美人群随机效应模型其0R为1.35,95%CI为1.11~1.63,P〈0.05。结论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欧美人群冠心病发病相关,但可能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无关,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当今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假肉事件,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基因鉴定方法,实现对猪、牛、羊、马、鸡、犬、鼠等常见肉类和加工熟食肉制品的鉴定。 【方法】 利用DNA条形码原理,用Genedoc软件多序列比对猪、牛、羊、马、鸡、犬以及鼠等常见肉源动物线粒体基因,寻找能够特异性区分各物种和亚种的基因片段。针对DNA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6.0设计特异性引物,考虑到加工的熟肉制品DNA存在降解,引物设计时PCR产物大小限定在350 bp以下。随机混合2~3种肉类DNA,采用多重PCR方法扩增,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利用PCR方法,稀释DNA模板以10、1、0.1、0.01 ng进行PCR扩增,检测PCR的灵敏度。在羊肉中按10%、5%、1%比例混入猪肉,取100 mg混合肉,提取DNA并用猪肉引物进行PCR扩增,评价样品检测的灵敏度。以熟肉包、泡椒凤爪、香肠、牛肉粒、鸡肉派等深加工肉为原料,检测上述PCR方法的适用性。 【结果】 通过序列比对,选择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作为受检基因, COⅠ基因1 680~1 710 bp区域有极高的物种特异性,例如水牛和奶牛、山羊和绵羊在该DNA区域的差异碱基有5~7个。以该区域为PCR下游引物,分别针对每个物种设定上游引物,建立了七种动物源性成分的DNA条形码。DNA条形码区域为COⅠ基因1 200~1 710bp的序列,其中猪、水牛、山羊、马、鸡、犬、鼠7种动物的PCR产物大小分别为103、313、157、120、251、119和128 bp。对于大小接近的PCR产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利用COⅠ基因,通过混合模板、混合引物进行交叉PCR,均能特异性检测相应肉类。DNA模板的灵敏度可达0.01 ng,肉制品中1%的假肉(猪肉,1 mg)可被检出,熟肉的基因鉴定也是阳性。 【结论】 利用COⅠ基因1 200~1 710 bp区域,可以较好的区分不同肉类物种。该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所需检材微量,方法不受添加剂和高温加工等干扰,快捷准确,可作为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定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