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 mm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bFGF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胫前肌及腓肠肌各注射0.1ml的100 U bFGF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术后10周,进行足迹分析、电生理、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神经标记(CB-HRP)和存活前角神经元计数、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查及图像分析等.[结果]bFGF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干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及许旺细胞数,被CB-HRP标记和存活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靶肌肉注射bFGF能明显促进损伤后坐骨神经结构的再生、成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应用bFGF的另一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的解剖与临床特点。方法2001-2006年期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术前行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均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及畸形血管烧灼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5例硬膜前方畸形血管,2例椎管内大量陈旧积血。术后症状消失或逐渐减轻,随访4年均无复发。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2例,无可及差。结论MRI、脊髓造影、手术探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的主要诊断方法,充分认识其解剖与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早中期疗效。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对17例SLE合并中晚期ANFH患者均行Ⅰ期双侧THA,按照ARCO分期分为ⅢB期7髋、ⅢC期12髋,Ⅳ期15髋,结合患者年龄与骨质条件选择股骨假体不同的固定方式。采用Harris评分结合SF-36评分方法进行疗效比较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结果术后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假体脱位,1例大腿痛10月,1例急性肾衰,均经治疗后好转。6例经彩超发现无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假体深部感染发生,无肾上腺皮质危象表现,随访期间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明显改善,无假体松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6分)与术前(平均42.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评分(平均84.5分)与术前(平均51.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ARCO分期病例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假体固定方式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SLE合并中晚期ANFH的早中期疗效良好,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假体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小部分的LDH患并则需要手术治疗。既往,人们往往强调手术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术后康复训练行为的意义。其实,LDH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恢复也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使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半月板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通过组织工程构建半月板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生物反应器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组织工程半月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均取得了可喜进展,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临床尚需努力。结论寻求更加有效的构建方法仍然是组织工程半月板的研究热点,随着对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生物反应器认识的不断深入,必将会构建出更接近于人体的组织工程半月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学习曲线的关系,旨在了解椎间盘镜在学习曲线期的安全性,为椎间盘镜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由1名脊柱外科医生开展的100例MED手术,根据手术时间先后,每组20人,分为A、B、C、D、E 5组。进行学习曲线分析。依据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病例数汇出学习曲线,分别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与出血量A组与B、C、D、E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20例为学习曲线期。B、C、D、E各组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记录并发症包括:术中发现硬膜撕裂、术中神经损伤、术后脑脊液漏、伤口延迟愈合、硬膜外血肿形成、术中节段定位错误、再次手术。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MED学习曲线约为20例左右。MED并发症在学习曲线的早期和成熟期没有区别,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在经伤椎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A3型骨折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56例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融合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36.2±7.3)岁;伤椎分布:T112例,T12 10例,L1l4例,L28例,行后路复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外侧融合术;不融合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34.6±7.4)岁;伤椎分布:T112例,T128例,L110例,L22例,仅行后路复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和术后2年随访,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 ~ 84个月(平均35.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04.1±8.5)min比(99.1±11.8) min]、出血量[(199.1 ±63.7) mL比(175.5 ±60.8) mL],术后cobb角的矫正度(13.4°±7.3°比l2.6°±4.6°)、术后2年丢失度(5.1°±4.5°比3.8°±3.9°),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9.6°±5.1°比8.2°±3.4°)、术后2年丢失度(3.4°±2.2°比2.4°±2.7°),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矫正度(27.5% ± 8.6%比25.6%±10.8%),(8.4%±5.1%比7.1%±5.3%)、术后2年丢失度(5.7%±4.5%比4.8%±3.6%),(2.5%±1.7%比3.2%±1.1%),椎管矢状径复位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除融合组l例发生断钉外,其他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及与伤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A3型骨折,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指标进行评估,评价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2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岁。对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食欲、睡眠、不良情绪、体力状况以及神经脊髓功能等指标进行前瞻性观察、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颈椎转移瘤3例,胸椎转移瘤12例,腰椎转移瘤8例。除1例术后出现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无其他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食欲、睡眠质量、不良情绪、神经功能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以疼痛改善最为显著,体力状况也于术后1个月、3个月较术前改善。术后患者平均生存期8.7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为27%。【结论】外科治疗能显著改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能够耐受手术、估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转移瘤椎体切除重建的外科干预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2004/200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治疗34例患者,固定前采用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钉角度和直径,固定中椎弓根钉入点为横突尖,进钉方向为平均向头侧倾斜10°~ 20°、与中线成角30°~40°,顺椎弓根外侧皮质进入椎体,固定后CT加密扫描观察螺钉周围的皮质骨是否完整、是否靠近节段血管、是否穿透皮质骨,评价置入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4例患者共置入160枚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CT加密扫描和X射线片观察到148枚(92.5% )螺钉置入准确,12枚(7.5%)螺钉发生错置。实验结果表明,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与椎弓根内固定相比,具有更宽的置入宽度,更长的螺钉长度,以及更大的内聚角度,具有安全可靠、简单实用等优点,并具有生物力学优越性,是胸椎后路内固定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定位一手术仪和传统定位器定位精确度比较,对定位一手术仪的定位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取8根股骨(左右各4个)和4具经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成人尸体标本,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定位一手术仪和传统定位器进行定位,并将定位后定位针的旋转角度和进针深度与预先设置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定位一手术仪对股骨颈前倾角定位精确度在&#177;1.5&#176;,颈干角为&#177;1.68&#176;,进针精度≤&#177;1mm,而传统定位器的前倾角精度为&#177;2.98&#176;,颈干角为&#177;4.68&#176;,进针精度远大于&#177;1mm。结论用定位一手术仪进行术前定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