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输卵管妊娠的介入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综合介入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对30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在电视透视下,将微导管选择性插入患侧输卵管内,造影摄片,了解输卵管妊娠的影像改变,再经微导管插入微导丝刺破胚囊后一次性缓慢注入40mgMTX(氨甲蝶呤)生理盐水溶液10ml。其中4例出血多者,并用Seldinger技术插管,选择性插入患侧子宫动脉内,一次灌注MTX,药物灌注完毕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该动脉。结果:30例一次插管治疗成功,血清绒毛膜促性腺素术后第5天开始下降,21~28d降至正常水平,妊娠囊块2-2.5个月吸收。结论:介入导管治疗输卵管妊娠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女 ,42岁 ,咳嗽 2月 ,加重伴咳血 1月 ,每次咳血量约 10ml ,鲜红色 ,时有小血块。 17年前患癫痫 ,已治愈。家族中三姐妹及病人本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查体 :右侧甲状腺肿大 ,可触及 3cm× 4cm大小肿块 ,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 ,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明显。左下肺叩诊实音 ,呼吸音低。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 :左肺下后基底段可见 8cm× 7cm大小的密度均匀、边缘光整、类圆形较高密度肿块阴影 ,内上方有分叶 ,无毛刺及钙化 (图 1,2 )。CT平扫 :左肺下后基底段可见一实质性软组织密度肿块 ,边界清楚 ,内前方欠光整 ,并可见小点状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尿毒症病人血液进析效果,改善尿毒症肺炎症状。方法 将46例慢性尿毒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5例采用血液灌流(HP)/透析(HD)联合治疗,每周2次;对照组21例行常规HD,每周3次。治疗前后抽血检测中分子物质(MUS),血尿素氪(BUN),肌酐(Cr)等;同时观察两组肺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MMS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肺部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尿毒症病人行HP/HD疗法,可有效清除其体内MMS,减少透析频次,是临床治疗尿毒症肺炎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双氧水在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氧水在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患者经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现264条输卵管近段梗阻,对其应用1.5%双氧水5 ml保留冲洗2 min后造影,对其中210条近段仍阻塞的输卵管作选择性造影及再通术,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 54条输卵管近端阻塞行双氧水冲洗后复通,复通率为20%;30条输卵管近段阻塞行选择性冲洗、造影后复通,156条输卵管经同轴导管、微导丝疏通后复通,插管再通成功率为86.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氧水保留冲洗可使20%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复通,免受介入再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重型IgA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型lgA肾病患者21例实行强的松口服初始剂量0.8~1.0mg(kg·d),联合环磷酰胺冲击初始剂量10~12mg(kg·d),连续2天作为1次冲击,每2周冲击1次。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肾功能稳定。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是治疗重型IgA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7.
急性吸入性汞中毒的病理和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吸入性汞中毒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16例急性吸入性汞中毒病例均摄胸片 ,其中尸解 1例 ,进行病理解剖学诊断。结果  16例中出现汞毒性肺炎 11例和汞毒性肺水肿 5例。结论 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有特征性X线表现 ,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8.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间质瘤的CT诊断。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胃间质瘤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3.9岁。全部病例作了CT平扫,其中10例作了CT强化扫描。结果:16例中发生于贲门胃底3例,胃体幽门13例;位于黏膜下3例,浆膜下13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10.5cm。平扫CT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区,CT值7~38Hu,强化CT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复发时坏死囊变区明显。结论:CT扫描对胃间质瘤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膈疝的胸部平片、胃肠道钡餐造影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1例具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学、手术病理资料的膈疝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平片检查快速、简便,价格低廉,但诊断价值有限,正确率仅41.9%;钡餐造影明显优于平片,正确率77.4%,但对实质性脏器显示能力差,易致误诊;CT检查可清楚显示疝内容物及膈肌缺损部位及范围,但对滑动性疝易漏诊且不能反映胃肠道功能。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分别有其特点,临床上应将三者有机结合,以充分提高膈疝诊断正确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4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提高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和X线检查资料.结果食管15例,其中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1例.主要X线表现管腔内充盈缺损、粘膜皱襞展平、管腔增宽、管旁肿块.胃肠25例,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母细胞瘤7例,平滑肌肉瘤12例.X线表现取决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及肌间型.前三者主要表现①腔内充盈缺损或软组织块影;②肿瘤中央龛影;③肿瘤坏死囊变;④胃肠本身及邻近器官受压移位;⑤偶见肿瘤钙化.肌间型病变较小,X线检查不易发现.结论依照上述X线表现,术前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