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开展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MR)研究,使用低频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程度的效果。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神经支配组、TMR模型组及电刺激组。制作TMR大鼠模型,将大鼠右侧正中神经移植到胸大肌上,术后2天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利用植入的肌内电极采集大鼠双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采用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方法检测胸大肌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应用肌湿重维持率检测胸大肌失神经萎缩情况。结果:1第4周与第1周相比,TMR模型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轻微增加;电刺激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明显增强;失神经支配组几乎观察不到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正常对照组的肌电信号基本不变。2正常对照组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均明显大于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大于TMR模型组(P0.05)。3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的胸大肌湿重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失神经支配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高于TMR模型组(P0.05)。结论:使用低频电刺激TMR大鼠模型,对促进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与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多功能假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代运动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假肢的仿生控制,尤其是如何采用使用者自身的信号,灵活有效地控制上肢假肢,一直是假肢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运用此方法选取合适的控制信号源尤为重要。目前有多种关于多功能假肢的仿生控制信号的研究,从肌电信号控制、脑电信号控制、语音信号控制以及周围神经信号控制4个方面论述多功能上肢假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减退等。年龄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炎性介质参与POCD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抑制炎性反应,因此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抑制老年患者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其是否可降低老年全麻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老年全麻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膜腔镜手术患者350例,年龄≥18岁, ASA分级1级或Ⅱ级,手术类型为普外科或妇科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术毕或术后第1周是否发生,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合并疾病、手术体位、气腹针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气腹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患者中8例因手术原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 mmHg、头高脚低位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 mmHg、头高脚低位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与恩丹司琼联合用药预防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ASAI~II级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恩丹司琼组(Ⅰ组)术毕静脉推注恩丹司琼8mg;联合用药组(Ⅱ组)术毕静脉推注恩丹司琼8mg和地塞米松10mg;Ⅲ组为对照组,术毕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毕接PCA泵开始硬膜外吗啡镇痛。术后观察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毕前单独静注恩丹司琼,或合用地塞米松与恩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P<0.05);与恩丹司琼单独使用时比较,地塞米松与恩丹司琼联合用药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更佳(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恩丹司琼联合用药更能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胺酮麻醉复合眶下神经阻滞在小儿唇裂修补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50例行唇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实验组采用氯胺酮麻醉复合眶下神经阻滞,同时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循环和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对照组为48%,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唇裂修补术中,氯胺酮麻醉复合眶下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安全且麻醉效果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施行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早已得到公认.随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各种操作方法有所不同,应用超声刀处理阑尾系膜安全、可靠、高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1μg/mlLPS刺激组(L组),1μg/mlLPS 50μmol/L异丙酚组(L P组)。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组不同处理因素作用12h时对THP1细胞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0,12.5,25,50,100μmol/L)同1μg/mlLPS联合刺激THP1细胞(分别为B、C、D、E、F组),以未加任何刺激的THP1细胞为对照(A组),分析异丙酚对THP1细胞分泌IL-6、IL-8、TNF-α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IL-6、IL-8和TNF-α均明显增高(P<0.01),而GM-CSF、IFN-γ、IL-2、IL-4、IL-10、IL-1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 P组THP1细胞释放IL-6、IL-8和TNF-α均明显降低(P<0.01)。与单独LPS刺激组(B组)比较,添加不同浓度异丙酚的各组(C、D、E、F组)IL-6、IL-8和TNF-α释放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三者的释放呈递减趋势。结论LPS可诱导THP1细胞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异丙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IL-8和TNF-α的释放,这可能是其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手术后硬膜外镇痛 (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 :38例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CEA组 (2 0例 )和对照组 (18例 )。PCEA组病人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维持视觉模拟评分 (VAS)<3分。对照组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分别在麻醉前 ,手术后 1、2、3、5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 ,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 (RBC -ICR) ,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 (RBC -Ca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 (RFIR)、丙二醛 (MDA)。结果 :麻醉前各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手术后 1、2、3d :PCEA组RBC -C3bRR、RFER比麻醉前明显上升 (P <0 .0 5 ) ,RBC -ICR、RFIR、MDA比麻醉前明显下降 (P <0 .0 5 )。而对照组RBC -C3bRR、RBC -CaR、RFER明显低于麻醉前 (P <0 .0 5~ 0 .0 1) ,RBC -ICR、RFIR、MDA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5~ 0 .0 1) ,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手术后 5d时各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手术后PCEA能提高老年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MDA水平 ,有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时小鼠肺、肝、肾及小肠组织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盲肠结扎穿孔(CLP)组(40只), 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CLP后6、12、24和48 h处死动物分别留取肺、肝、肾及空肠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REM1、TNF-α mRNA 的表达.结果 CLP组6、12、24和48 h肺、肝、肾组织TREM1及TNF-α mRNA 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空肠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LP后肝、肺、肾、小肠组织TREM1 mRNA 表达与TNF-α mRNA 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脓毒症时小鼠多器官TREM1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与组织炎症反应失控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