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熙洋  苗巍 《武警医学》2019,30(3):224-227
 目的 探讨航天职工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航天职工中2型糖尿病患者211例,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比各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骨钙素、CTX、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曲线下面积、HOMA-β、HOMA-C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糖尿病病程、BMI、25(OH)D、HbA1c、HOMA-β、HOM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OR=0.007,95%CI:0.000~0.182)、体重指数(OR=8.888,95%CI:1.646~47.998)、糖化血红蛋白(OR=0.497,95%CI:0.332~0.744)、HOMA-β(OR=27.433,95%CI:8.105~92.844)、25-羟维生素D(OR=1.169,95%CI:1.047~1.306)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长糖尿病病程、低体重、高血糖、胰岛功能差、25-羟维生素D缺乏是航天系统职工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前列地尔联合康复新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康复新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康复新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3%,对照组有效率6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康复新治疗糖尿病足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文对我院老年急性白血病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糖尿病20例,未合并糖尿病2l例,观察糖尿病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并发症、临床转归等。结果糖尿病组出现多饮、多食、消瘦2例(10.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5.0%),低血糖症3例(15.0%),感染19例(95.0%),完全缓解4例(20.0%),死亡14例(70.O%),而非糖尿病组出现感染8例(38.1%),死亡4例(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缺少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易发生感染,死亡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334例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对比各组患者年龄、DM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分泌指数(HOMA-β)、C肽曲线下面积(C-PAUC)、C肽抵抗指数(HOMA-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4例T2DM患者中骨量正常者116例,男75例(64.66%),女41例(35.34%);骨量减少者110例,男50例(45.45%),女60例(54.55%);骨质疏松者108例,男46例(42.59%),女62例(57.41%)。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年龄大,DM病程长,HbA1c高,HOMA-β、C-PAUC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P<0.05)。骨质疏松组BMI、HOMA-CR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mALb、中重度下肢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高龄(OR=1.123,P=0.019)、长病程(OR=1.052,P=0.028)、低HOMA-β(OR=0.706,P=0.016)及高mALb(OR=1.289,P=0.006)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长病程、胰岛功能差、糖尿病肾病是T2DM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CKD)5期血液透析患者18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47例(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133例,包括正常甲状腺功能的病态综合征(ESS)125例(低FT4血症组77例,低FT3血症组28例,低FT3、FT4血症者组20例),比较ESS各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ESS多表现为低FT4血症。低FT3组肾功能不全病程、透析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素(PTH)低于正常组,FT4、CRP高于正常组(P均〈0.05);低FT4组FT3、尿素氮、血肌酐、PTH高于正常组,ALB、Hb低于正常组(P均〈0.05);低FT3、FT4组ALB、Hb低于正常组、低FT3组和低FT4组(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ALB、Hb、PTH是FT3的独立相关因素,PTH是FT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CKD 5期患者可出现不同的ESS类型,其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应用伊曲康唑患者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53例allo-HSCT患者应用伊曲康唑预防或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后肝功能异常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及病因。结果 14例(26.4%)肝功能异常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相关,13例(24.5%)与感染相关,11例(20.8%)与预处理毒性相关,8例(15.1%)与药物相关,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相关均为1例(1.9%),另5例(9.4%)病因不能确定。GVHD相关组发生肝酶、胆红素同时升高比例高于感染相关组(P=0.007);与预处理毒性相关组比较,GVHD相关组4级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P=0.021)。结论 allo-HSCT后应用伊曲康唑患者肝功能异常常见病因依次是GVHD、感染、预处理毒性、药物及其他。GVHD相关组肝功能异常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紫外线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足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紫外线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治愈时间、住院费用及截肢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患者中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 <0.05).结论 紫外线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有利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不同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61例,给予替米沙坦降压,对照组61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空腹 C 肽、C 肽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试验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治疗6个月后C肽曲线下面积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下降,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且这样的改善在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64例,分为2组,每组32例。根据NCEP-ATPⅢ指南,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40~80mg)或者瑞舒伐他汀(10~40mg)3个月。比较两组间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两组在降低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无差异。但是,瑞舒伐他汀更显著地降低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本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6例(UACR30 mg/24 h)、早期DN组39例(UACR 30~300 mg/24 h)、临床DN组31例(UACR300 mg/24 h),同期体检健康者63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血清galectin-3和nesfatin-1及血肌酐等指标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galectin-3和nesfatin-1与病程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早期DN组、临床DN组血清galectin-3[(8.55±2.96)、(10.62±3.63)μg/L]、nesfatin-1[1.64(1.17,2.01)、1.89(1.61,2.32)ng/L]均高于对照组[(5.92±1.29)μg/L、0.92(0.53,1.36)ng/L]、单纯糖尿病组[(6.43±1.69)μg/L、1.21(0.89,1.46)ng/L](P0.05),且临床DN组高于早期DN组(P0.05),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lectin-3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62,P0.001),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526,P0.001);血清nesfatin-1与病程、血肌酐呈正相关(r=0.238,P0.001;r=0.597,P0.001),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573,P0.001)。结论 DN患者血清galectin-3和nesfatin-1水平升高,且其升高水平可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