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设备的升级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BD)不断发展,为急性胆囊炎的微创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PTGBD为高风险、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PTGBD的优点和缺点、PTGBD的术前准备、引导方式和操作方法、穿刺路径的选择、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式已经由传统创伤大的腹腔镜下胆囊外科切除向PTGBD等微创的介入治疗转变。相关指南将急性胆囊炎分为轻、中、重3型,对于中重度的急性胆囊炎推荐先行PTGBD。本文介绍了急性胆囊炎的介入诊疗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宪亮  辛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47-14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栓塞材料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23例)和海藻酸钠微球(9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栓塞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UAE术后患者的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评级均比术前明显降低,其中28例完全消失,4例明显减轻;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6%~68%,病灶体积平均缩小31.5%~87.4%(/9均〈0.01);彩超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对D-半乳糖模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及其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运动组(T组,n=8).两组大鼠连续8周经腹腔按120mg/kg·d的浓度注射D-半乳糖造模AD大鼠,同时对T组大鼠进行连续8周,每周5次的有氧跑台运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显著下调了T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其中,APP的下调幅度为42%(P< 0.05),Tau蛋白的下调幅度为45%(P< 0.01),GSK-3β的下调幅度为38%(P< 0.05).结论: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有效抑制了APP和Tau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与运动抑制了GSK-3β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总结食管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经验。方法 局部黏膜麻醉、透视下置入经鼻胸腔引流管、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空肠营养管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24例。术后脓腔灌洗、营养支持、抗炎治疗、对症处理。待脓腔愈合后拔出经鼻脓腔引流管、空肠营养管和食管内支架。 结果 24例患者成功置入24枚食管覆膜内支架。22例患者食管内支架平均94.3 d顺利取出,取支架过程中未出现大出血、食管破裂等并发症。1例82岁高龄患者术后2个月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患者术后40 d因突然大量呕血、便血而死亡。 结论 介入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介入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时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1]。Aβ沉积、过度磷酸化的Tau,神经炎症和细胞过度凋亡,可损伤神经元,造成学习记忆障碍。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递增,AD发病率也急剧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7.
张宪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79-3979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不断见有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报道,初步结果令人满意。我们应用此方法治疗子宫肌瘤46例,临床观察近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9~47岁,平均41.5岁。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41例,痛经者6例,下腹部或腰部酸痛15例,便秘者4例,尿频、尿急者3例,其中2例不孕,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路径和方法。方法:选取BCS患者192例,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采取不同路径行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前术后测量静脉压,效果欠佳者。及时置入血管内支架,随访6~12个月。结果:成功治疗188例,治愈率为97.9%。下腔静脉压及肝静脉压由术前的(29.20±1.05)kPa和(3.25±1.07)kPa降至(16.10±0.54)kPa和(1.53±0.52)kPa,腹胀、腹水、下肢肿胀等临床症状1周内明显改善,胸腹壁浅静脉消退。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内血管通畅率为100.0%。结论:BCS介入治疗,应根据造影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介入路径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胭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胴静脉穿刺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永久性或临时性滤器),然后经患侧胭静脉入路,行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血栓清除术、经皮腔内球囊或(和)支架成形术综合治疗。结果胴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滤器置入均取得成功,32例患者综合介入治疗后有17例(53.1%)患者血栓完全清除,血流恢复,7例(21.9%)血栓大部分清除,5例(15.6%)血栓部分清除,3例(9.4%)无效。患者随访2-12个月,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随访期内症状复发。结论经胭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齐县伟  张宪亮 《江苏医药》2012,38(3):321-32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8例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行经皮肺动脉导管搅拌碎栓术+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SpO2、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变化。其中6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或/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血栓清除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8例患者的血栓均成功大部分清除,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SpO2明显上升[(78.2±7.0)%vs.(90.2±7.8)%](P<0.05),MPAP明显下降[(38.5±10.8)mm Hg vs.(26.2±8.5)mm Hg](P<0.0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栓塞复发。结论介入治疗急性高危肺动脉栓塞,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