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某部特种兵参加27km武装越野考核前后心电图变化。方法:对参加27km武装越野考核的特种兵59例进行静息状态(考核前)和考核结束后2h心电图检查。结果:考核前检出心律失常6种,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占44.1%;考核后检出心律失常8种,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最高,占32.2%,左室高电压和T波改变例数略有增加,但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某部特种兵由于长期坚持较大运动负荷训练,心脏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强度海上泅渡训练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参加海上10km赤臂蛙泳考核官兵158例为研究对象,在考核前后分别检测尿液中总蛋白(TP)、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 MG)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肾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后TP为0.129±0.245,ALB为56.81±100.42,β2MG为1.180±1.137,NAG为6.48±4.26,与考核前相比均有所增高,前3项差异非常显著(P<0.01);NAG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强度游泳训练可能引起运动性肾功能损伤,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某部特种兵参加27km武装越野考核前后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应用手握式脉搏血氧仪分别测定参加武装越野考核特种兵59例在静息状态下(考核前)的HR和SaO2,以及27km武装越野考核后即刻HR和SaO2;并比较正常HR组(≥60/min)和窦性心动过缓组(〈60/min)的差异。结果:参加武装越野考核特种兵正常HR51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正常HR组和窦性心动过缓组27km武装越野考核后HR均显著上升(P〈0.01),窦性心动过缓组较正常HR组HR上升幅度更加显著;SaO2两组考核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特种兵窦性心动过缓多为正常适应性生理现象,能承受高强度军事训练,但应与病理性心动过缓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某部特种兵与新兵SCL-90测试结果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特种兵与新兵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及相关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方法应用SCL-90对59名特种兵及196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试,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特种兵仅躯体化因子分值高于军人常模,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偏执因子分值均低于军人常模;与地方常模相比,特种兵除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地方常模外,其余均无差异。新兵SCL-90各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除恐怖因子分值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地方常模。特种兵SCL-90各因子分值均高于新兵。结论特种兵与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特点,部队应加强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使官兵们的身心健康均处在一种比较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特种部队强化集训期间训练伤的发生状况及特点,为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参加强化训练的特种兵训练伤发生情况以及造成训练伤的影响因素。结果59名特种兵均获得调查,有训练伤伤情45名,发生率76.27%。训练伤发生部位分布在全身各处,下肢发生率明显高于身体其他部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种兵集训期问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其特殊的作战任务要求、特殊的训练方式是训练伤高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某海上军事训练部队晕动病病因调查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晕动病的发病因素 ,为部队海上训练时晕动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上某军事训练官兵随机抽查 30 0人 ,调查年龄、职别、疾病史、晕船症状 ,并检测幽门螺杆菌 (Hp)IgG抗体 ,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排除常见诱发因素后 ,发生晕船 1 1 3例 ,发生率 37 7%。年龄、职别与晕船无明显关系 ;Hp抗体阳性者晕船发生率 4 8 5 % ,Hp抗体阴性者晕船发生率 2 4 1 % ,两者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有胃病者晕船发生率 6 7 6 % ,无胃病者为 2 5 2 % ,两者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Hp感染、胃病与晕动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部队海上训练,特别是武装泅渡考核时登滩后偶然发生晕厥伴四肢肌肉抽搐,如何救治和预防,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1998~2002年,我们共救治此类病人16例,其救治经验和预防体会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上武装泅渡训练官兵皮肤磨损伤情况,为寻找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某部289名官兵海上武装泅渡训练第1、5、9天时皮肤磨损伤情况.参照烧伤严重程度估计方法估计皮肤磨损严重程度.结果 海训官兵皮肤磨损伤发生率为78.2%.皮肤磨损面积<0.25%、0.25%~0.5%、>0.5%者分别占81.0%、15.0%和4.0%;皮肤磨损伤I°、浅II°、深II°、III°者分别占44.7%、49.6%、4.9%和0.8%.军龄越短,磨损伤发生率越高,程度也越重(P<0.01).受伤部位主要位于颈部、腋下、肩部、胸壁、背部和裆部.随着训练天数延长,皮肤磨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磨损面积明显扩大、磨损程度明显加重(P<0.01).结论 海上武装泅渡训练官兵皮肤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军事装备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共同关注,积极研究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