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对比观察了18^F-FDG PET/CT、CT、内镜等俭查对38例食管癌原发灶长度的测量结果,探讨18^F-FDG PET/CT显像测量食管癌原发灶长度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约占肺癌的 70 % ,就诊时多属中晚期 ,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与组织学类型、病变分期有关。近年来多数研究结果证明 ,细胞角蛋白 19(CYFRA2 1-1)在肺癌患者的血清含量中最高 ,尤其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更明显。为此 ,我们使用法国 CIS公司提供的 CYFRA2 1-1试剂盒 ,检测了 7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 CYFRA2 1-1含量 ,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79例中 ,男性 5 8例 ,女性 2 1例 ;年龄2 5~ 74岁 ;均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 3 5例 ,腺癌 3 3例 ,其他类…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m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2例NSCLC组织中uPA、PAI—1、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uPA、PAI—1、VEGF和MVD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P〈0.001)、肿瘤侵犯程度(P=0.034)、uPA表达(P=0.048)、VEGF表达(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高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3)。结论:uPA、VEGF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8)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及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优势,基于CT和PET-CT确定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和临床靶区(CTVN),根据术后病理分析PET-CT在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中的价值。结果13例由CT确定的GTVN(GTVN-CT)与病理一致,19例基于PET-CT的GTVN(GTVN-PET-CT)与病理相符。对照淋巴结病理结果,PET-CT改变了15例由CT确定的GTVN和其中10例的CTVN。PET-CT导致GTV缩小(GTVN-PET-CTGTVN- CT的12例共涉及22组淋巴结,其中9例CTVN亦扩大。GTVN-PET-CT>GTVN-CT的亚组分析显示,PET-CT确定的淋巴结GTV准确率高于CT(67%:25%,P=0.041)。结论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势使之可作为优化和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4月至1993年5月,我们应用上海产GF—Ⅰ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155例,效果满意,并发症:术后4小时死于心肌梗塞1例。吻合口瘘9例,吻合口狭窄5例。切口感染4例。本文对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术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讨论。作者认为: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糜胸的成因、诊断、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2月~1998年11月,我院行食管癌手术1203例,并发乳糜胸11例,采取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8例。结果:10例痊愈、1例同时并发乳糜腹和胸内吻合口瘘,术后第30天死亡。结论:乳糜胸应根据胸腔引流量合理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院共完成全胸段食管切除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重建术77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65例,女106例。年龄24—78岁,平均50.6岁,其中<50岁265例(3.3%)。术前常规行纤维内镜检查和食管X线钡片,确定病变大小。部位及累及范围。其中颈部食管癌5例,胸上段73例,胸中段546例,胸下段147例。病变最小者0.scmX0.scm,最大者15cmX6cmXscm。按照肿瘤最长径计算,平均5.scm。累及食管右侧壁为主者201例,占全部病例的26.1%(双原发病灶以主病灶为首发部位)。手术方法和TNM分期:经电视胸腔…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36例肺癌患者进行肺内多站淋巴结(原发肿瘤所在叶和非原发肿瘤所在叶12组、13组)清扫,探讨非原发肿瘤所在叶、段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56.6岁.腺癌22例,鳞癌13例,大细胞癌1例;按2009年UICC标准分期,Ⅰ期7例,Ⅱ期9例,ⅢA期20例.其中左肺上叶切除11例,下叶切除6例,右肺上叶切除5例,中下叶切除2例,中叶切除4例,下叶切除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SP-VATS)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施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胸部肿瘤手术95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6.3±20.2岁。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中转开胸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支气管胸膜瘘、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95例胸部肿瘤手术中后纵隔肿瘤4例,前纵隔肿瘤7例,壁胸膜肿瘤4例,肺大疱9例,肺部良性肿瘤23例,肺癌48例,肺癌楔形切除40例,肺癌肺叶切除8例,肺癌楔形切除原因是高龄患者或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小,尤其是咳嗽时疼痛明显减轻。手术时间(38.6±23.5)min,术中出血量(43.5±32.2)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8±2.1)d,术后住院时间为(6.5±3.3)d。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初期适用于较小的纵隔肿瘤及肺楔形切除术,熟练掌握后可应用于肺癌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食管肿瘤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食管鳞癌初治患者,治疗前经食管镜活检病理确诊,行新辅助放化疗加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进行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治疗前活检标本和手术标本Ki-67表达的标记指数。结果放化疗后重度反应者12例(30.0%),中度反应20例(50.0%),轻度反应8例(20.0%)。显著有效率30.0%,总有效率80.0%。放化疗前、后食管鳞癌组织中Ki-67表达的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中度放化疗反应组放化疗前、后Ki-67标记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反应组放化疗前Ki-67标记指数与放化疗后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食管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仍有肿瘤病灶存在,约20%的患者肿瘤组织退缩不明显。放化疗前后食管鳞癌组织中Ki-67表达的标记指数明显下降,提示放化疗后肿瘤的增殖能力较放化疗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