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消化道症状之一,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在西方国家约4%,老年人高达28%[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在9.18%[2]。术前的诊断正确与否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3]。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213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组10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2例,  相似文献   
2.
<正>排粪造影是在患者在排便状态下对其肛管直肠部作动静态相结合的检查,能显示该部器质性病变和功能异常,特别是对出口梗阻性顽固便秘能作出明确诊断,是一种比传统钡剂灌肠,直肠指诊及内镜检查更敏感的检查方法,其临床价值已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多数学者提倡钡液进行检查,但对钡液的浓度介绍不一,结合我院对60例便秘患者采取不同浓度造影剂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均不同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胸部外伤患者先行胸部正位及双斜位DR检查,再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全部数据传送到随机工作站,采取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了解有无骨折及骨折情况,并对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MPR或CPR对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尤其是不全骨折显示较好;MIP对肋软骨骨折显示较好;VR对有重叠。移位的骨折显示好,定位准确;各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正确率。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单纯肛周脓肿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归纳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采用最低抑菌浓度分析细菌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出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合并糖尿病(OR=1.765,P=0.004)、术后使用抗菌药物(OR=1.627,P=0.017)和抗菌疗程(OR=1.654,P=0.027)是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75.00%)、左氧氟沙星(71.88%)、哌拉西林(71.88%)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敏感;32株大肠埃希菌中毒力基因fimH检出率为90.63%,traT检出率93.75%,Einv检出率59.38%;耐药基因GyrA检出率为96.88%,GyrB检出率96.88%,blaTEM检出率93.75%;不同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在环状脱垂内痔和直肠黏膜松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84例环状脱垂内痔和42例直肠黏膜松弛患者接受PPH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缩短,疗程短,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为99%.结论 PPH治疗环状脱垂内痔和直肠黏膜松弛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加味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焦作市人民医院和东直门医院就诊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患者,其中医辨证类型为湿热内蕴证,共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予白头翁汤加味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西药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8周。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肠镜黏膜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评分及肠道黏膜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腹泻、黏液脓血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痛评分及肠道黏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加味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症状改善优于美沙拉嗪肠溶片,但不能证明中药能更好地促进肠道黏膜愈合。  相似文献   
7.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建立在"肛垫下移学说"基础上,1998年由Longo设计的一种通过吻合器环形切除吻合直肠下端粘膜来治疗Ⅲ、Ⅳ期内痔及混合痔的手术方法。2006年6月,姚礼庆教授在我国实施首例PPH术,此后PPH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进展,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上升,死于癌症的男性患者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其重要,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影像检查是发现肺部病变的重要方法,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影像诊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胸部外伤患者先行胸部正位及双斜位DR检查,再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全部数据传送到随机工作站,采取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了解有无骨折及骨折情况,并对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MPR或CPR对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尤其是不全骨折显示较好;MIP对肋软骨骨折显示较好;VR对有重叠,移位的骨折显示好,定位准确;各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正确率。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四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法(V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9例临床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经X线片[直接数字化X线摄像系统(DR)]检查阴性或可疑的外伤患者于外伤后2周内均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拆薄重建,传入随机工作站处理,得到MIP、MPR、CPR及VRT图像。并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以确定有否骨折。结果 129例患者中124例显示有骨折共207处,阳性率达96.1%(124/129);其中肋软骨骨折14例21处,肋骨骨折110例186处,VR显示肋骨骨折177处。MPR、CPR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方法。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