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的早期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42天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根据治疗后第42天肿瘤体积的变化,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14例,无效组18例.结果 2组治疗后第7天肿瘤体积均无明显变化.有效组治疗后第7天ADC值有明显升高(F=12.34,P<0.01),而无效组无明显升高(P>0.05).用治疗后第7天肿瘤平均ADC值升高程度12.8%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疗效的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77.8%.结论 ADC值可以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做出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28例。术前常规CT平扫及增强检查17例,MR平扫及增强检查11例,其中3例同时CT及MR检查。结果检查发现病灶位于胰头10例,5例位于胰颈,7例位于胰体,6例位于胰尾部,肿瘤直径2.2~11.3cm。27例具有完整包膜;1例包膜不完整。20例呈囊实性表现,3例以囊性成分为主,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8例可见钙化。4例病灶内可见出血。25例病灶的实性成分动脉期CT值增加(22.1±4.3)HU,门静脉期CT值增加(37.7±5.8)HU,囊变区无强化。结论正确认识CT及MR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对绝大多数SPTP作出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磁共振Fischer's评分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4例患者(共109个病灶)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W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Fischer's评分法以Fisher评分表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分级判定良恶性.DWI检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界值作为判断良恶性的阈值.结合Fischer's评分结果及DWI对BI-RADS-MRI 4类病变进行亚分类,并根据亚分类结果判定良恶性.分别计算并比较DWI、Fischer's评分法以及Fischer's评分结合DW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1×10-3mm2/s,DW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1%、77.4%、79.8%;Fischer's评分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67.9%、84.4%;Fischer's评分结合DW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81.1%、90.8%.BI-RADS-MRI 4A、4B、4C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20%、85.7%. 结论 Fischer's评分结合DWI能够对BI-RADS-MRI4类病变进行合理的亚分类,并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保持了很高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MRI改良Fischer’s评分法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4例患者(共109个病灶)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Fischer’s评分法及改良Fischer’s评分法按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IR)分级判定良恶性。计算并比较Fischer’s评分法及改良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67.9%、84.4%;改良Fischer’s评分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79.2%、89.9%。结论:改良Fischer’s评分法能明显提高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且保持了很高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肺硬化性血管瘤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特征。所有22例均行胸部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直径为1.5~4.8 cm,平均3.2 cm;有4例位于肺门区,18例位于肺外围(81.82%);20例病灶(90.9%)边缘光整、未见明显分叶征,2例病灶有浅分叶;16例病灶平扫病灶密度均匀,6例病灶密度不均匀,4例病灶(18.2%)有钙化;16例病灶增强后呈比较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净增值44~58 Hu,6例病灶呈轻度均匀强化,CT值净增10~15 Hu。8例病灶(36.3%)可见周围晕征,其中2例伴有空气新月征;5例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 PSH除具备一般肺内良性肿瘤的特点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周围晕征伴空气新月征是其相对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 20例。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胰头7例,5例位于胰颈,8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直径2~14.3cm,15例包膜显示清晰,5例包膜显示欠清晰。15例呈囊实混合型,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3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1例病灶内可见钙化。18例病灶实行成分呈渐进性延迟强化,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病灶,动脉期包膜及壁结节即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大多数SPTP具有典型的MSCT特点,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对绝大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节细胞神经瘤发生于交感神绝系统,一般发生在脊柱旁交感神经丛,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后纵隔、腹膜行及肾上腺等,后纵隔最为常见。笔者回顾性分析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特点,以期提高对这一罕见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3例均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3例伴乳糜胸,2例伴咯血,1例合并腹部淋巴管瘤。肺功能检查表现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合并弥散功能降低;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薄层重组和HRCT图像可清晰显示囊腔薄壁及常规CT不能显示的小的囊腔,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对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特点.结果1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11例行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 CT 平扫8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不均匀低密度;7例病灶内可见钙化,以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为主;增强扫描后2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9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轻、中度进行性强化,2例增强后可显示包膜.5例行 MRI 检查,病灶呈稍长 T1不均匀长 T2信号,反相位无信号减低,DWI 呈等低信号,4例增强后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表现为较明显的不均匀团块状强化,4例T2WI 及增强后可显示完整包膜.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一般表现为渐进性轻、中度强化,CT 可见散在点状钙化,MRI 可清晰显示包膜及内部组织成分,二者结合可对大多数病变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疗效早期监测的最佳时间点。方法 选取62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对肿瘤首次靶向治疗前1周内、靶向治疗后1周、3周(第1疗程)、6周(第2疗程)行胸部MRI扫描,在第2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周、3、6周4个时间点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变化。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1周及3周的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ADC值无明显差异。有效组治疗后3周的ADC值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ROC分析治疗后1周及3周ADC值变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70(z=2.032,P=0.042)。肿瘤缩小与肿瘤靶向治疗前ADC值呈负相关(r=-0.418),与治疗后1周和3周ADC值的增加呈正相关(r=0.30、0.501)。结论 以靶向治疗第1疗程结束时作为监测时间点,DWI可以对NSCLC的靶向治疗疗效做出较为准确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