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定位穿刺前臂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浅静脉穿刺失败,采用高频探头在同一体表区域寻找并标记浅静脉走行及深度,确认进针方向后再次静脉穿刺,必要时采用实时引导。结果11例经高频超声标记、29例经高频超声实时引导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无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行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的慢性腰痛患者40例,超声引导射频穿刺针置入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并使用X线透视调整针尖位置,行感觉测试。实时超声监测下行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将射频穿刺针置于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都可诱发出相应腰神经后内侧支支配区域的感觉反应。介入治疗前40例患者VAS评分(8.9±0.9)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3.7±1.3)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3.2±1.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慢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能够同时保护患者和超声医师。其目的并非当事件发生后才进行补救,而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尽可能避免。避免不良事件及其引发的医疗纠纷是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但更重要的是改善医疗质量,更好地帮助患者。本文总结了超声医师常见且需要警惕并避免的潜在医疗风险,旨在培养超声医师风险管理的意识,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随着超声诊断与介入的发展,超声医学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超声检查数量的不断增加、检查范围的不断扩大、造影剂的使用、超声引导下各种介入操作的实施都不同程度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因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制剂--鱼肝油酸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经皮瘤内注射该药物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不同浓度鱼肝油酸钠处理Bel-7402人肝癌细胞,监测其对细胞的影像,并用病理染色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作用机制;(2)肝癌模型裸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肝油酸钠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完成试验,对所有动物行解剖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内脏及淋巴结转移.结果(1)鱼肝油酸钠使肿瘤细胞活度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出现明显凋亡细胞;(2)治疗组肿瘤组织完全坏死、脱落,实验前后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无变化.结论(1)鱼肝油酸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2)鱼肝油酸钠瘤内及瘤周局部注射后造成肿瘤血供障碍是重要作用机制.动物实验未发现骨髓抑制现象和肝肾功能损伤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 (CDFI)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结果 ①叶状肿瘤的二维表现为 :乳腺较大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物 ,形态规则 (3例 )、哑铃型 (2例 ) ,边界清晰 ,均可见包膜回声及侧方声影 (5例 ) ,内部多为欠均匀的中低回声 (4例 ) ,2例伴有不规则无回声 ;后壁回声增强。②多普勒超声表现 :多数肿物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 (4 /5 )。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和RI变化范围较大。似与肿物大小有关。结论 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 ,但无特异性。难于提示正确诊断。叶状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 ,声像图结合CDFI有利于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女,46岁,既往因双腋下肿物伴月经期胀痛10余年,于1998年来我院就诊,当时体检见双腋下局部隆起,皮肤表面无乳头样皮赘,肿物触诊质地软,有结节感,无压痛,临床拟诊双腋下副乳.高频超声检查示:双腋窝皮下组织内可见中等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呈乳腺样结构并可见导管回声及片状低回声区,团块与双侧乳腺不相连,内部未见肿物结节.超声诊断:双腋下肿物,结合临床表现符合副乳增生(图1).因患者左腋窝胀痛症状明显,遂于1998年行左腋窝副乳组织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左侧副乳腺体增鲻生,部分呈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图2).因患者拒绝行对侧副乳组织切除,遂建议患者3~6个月内定期外科及超声随诊.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终末期肝病施行原位全肝移植已被广泛接受.美国2001年共有5148例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治疗,术后1年存活率高达87%[1].我国1977年首例肝移植术成功,近年能实施肝移植手术的医院及肝移植病例的数量和成功率不断增加,2003年全国完成肝移植手术已突破1000例.我院普外科自2000年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迄今已完成手术138例.……  相似文献   
10.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及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不同声像图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关系,总结其特异性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声像图类型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并与同期手术的47例其他睾丸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结果14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16个病灶具有多种超声表现,可分为4类。①螺纹征型(6个病灶):呈"洋葱皮样"强弱回声交替排列,与病理层状分布的致密角质层和坏死鳞状上皮细胞相一致。②周边回声增强/钙化型(4个病灶):声像图表现肿物中央回声减低而周边呈环行回声增强,病理显示肿物中央为坏死鳞状上皮,周边为致密的纤维层并可伴钙化。③混合型(4个病灶):肿物呈形态不规则的中低回声,其内有斑块状强回声伴或不伴声影,无明显包膜,病理表现为囊肿纤维包膜不完整,周边呈较厚的瘢痕,内部可见杂乱的钙化灶。④致密钙化型(2个病灶):为边缘清晰的不规则密集强回声伴声影而无明显肿物结构,相应病理改变为大量钙化的角质层和骨样组织。以上四种超声表现与同期其他睾丸肿瘤声像图特点比较,其中螺纹征型、周边回声增强/钙化型仅见于表皮样囊肿,为其特异性超声表现。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具有比较典型的超声表现,并且声像图类型与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相对应。其中,螺纹征及周边回声增强/钙化型表现是表皮样囊肿的特征性声像图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